[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孔网钢带复合法兰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51237.4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77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健;罗玉凡;姜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14 | 分类号: | F16L47/14;F16L4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朱卉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孔网钢带 复合 法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孔网钢带复合法兰。包括法兰主体、孔网钢带、包裹层与加热线圈,孔网钢带一端与法兰主体连接,包裹层包括第一包裹层和第二包裹层,其中第一包裹层与第二包裹层分别设置在孔网钢带的内外两侧,在第一包裹层与孔网钢带连接一侧的相对侧安装有加热线圈,法兰主体与孔网钢带连接并通过加热线圈对包裹层的电熔焊接构成法兰接头可应用于不同输水管道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法兰与输水管道连接的强度,防止出现渗漏等情况,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抗腐蚀性强,可解决孔网钢带新型复合管与钢管或不同材质管道之间连接关系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孔网钢带复合法兰。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输水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管材有螺旋钢管、普通铸铁管、UPVC管、玻璃钢管、预应力混凝土管、PE管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型管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也成为输水工程中较多使用的一种管材。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是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冷轧钢带焊接的孔网管为增强骨架的复合管材,经挤出外层和内层为双面复合成型的一种新型复合压力管道。由于引入增强骨架,管材的耐压强度显著提高,增强骨架与聚乙烯相互包容成一个整体,内外壁的聚乙烯层几乎不可被剥离,复合层内无粘结剂,作为管道连接无内外壁聚乙烯与增强体剥离之忧,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抗蠕变性能,良好的环刚度、冲击性、抗腐蚀性、耐磨性,较低的线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重量轻、运输及施工方便。因此,这种复合管克服了钢管和聚乙烯管各自的缺点,又具有了钢管和聚乙烯管各自的优点。
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材的连接可采用电熔管件连接和法兰连接两种方式,连接处的性能与管材性能相同。电熔连接利用管件内部发热体将管材外层塑料与管件内层塑料熔融,将管材与管件可靠地连接在一起,但为确保与整个管道系统承受相同的内压,电熔管件通常也要采用加衬钢增强的方式生产。
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材在于其他材料(例如钢管)连接时,通常采用法兰进行连接,但目前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材一般采用PE法兰头通过电熔焊接与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材固定连接,在进行电熔焊接时,受自重、外力、天气、自身材质等影响,PE法兰头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在后期拧紧钢法兰与钢管法兰之间的连接螺栓时,PE法兰头局部会发生点受力,导致钢法兰传递给PE法兰头的夹紧力不均匀,造成法兰头受力不均匀,使得PE法兰头与钢管法兰之间无法形成可靠连接,进而出现渗漏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孔网钢带复合法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孔网钢带复合法兰,包括法兰主体,孔网钢带,包裹层和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网钢带一端与所述法兰主体连接,所述包裹层包括第一包裹层与第二包裹层,所述第一包裹层与所述第二包裹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孔网钢带的内外两侧,所述加热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裹层与所述孔网钢带连接一侧的相对侧。
进一步地,所述孔网钢带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设置在所述孔网钢带的孔洞之间并可将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法兰主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网孔钢带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孔网钢带的一端并可将所述孔网钢带和所述包裹层与所述法兰主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孔网钢带设置有伸缩卡扣,所述孔网钢带可通过所述伸缩卡扣调节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裹层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可将所述第二包裹层与所述法兰主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裹层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加热线圈可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法兰与输水管道连接的强度,防止出现渗漏等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实现预先预制,使用方便便捷;且重量轻、施工方便、扛腐蚀性强和运输费用少;可解决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与钢管或不同材质管道之间连接关系不稳定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51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