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77202.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97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唐中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哲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8;F24F11/74;F24F12/00;F24F13/20;F24F13/2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式五恒 科技 住宅 节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技住宅节能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包括多功能新风机组、置换式地送风系统、房屋保温隔音系统、废热回收利用系统、智能分室控制系统,所述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无水路辐射,室内冷热负荷由所述多功能新风机组提供。具有以较低能耗实现户内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的环境,并且避免结露发霉、新风污染、噪音污染、占用空间、维保麻烦、成本高的问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技住宅节能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而建筑运行阶段最大的耗能是采暖和空调,我国在采暖和空调上的能耗占建筑运行阶段总能耗的55%左右,降低空调采暖能耗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缓解能源紧张、助力实现碳中和。科技住宅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的特点,但目前市面上的科技住宅产品在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能耗高和其他诸多问题。
按能源形式划分,市面常见的科技住宅产品有集中式地源热泵辐射系统和分户式空气源热泵辐射系统。
集中式地源热泵辐射系统采用中心能源机房和集中式新风机组,具有以下问题:1)无法实现分户分室控制,特别是对于入住率低的小区和经常外出的家庭,能源浪费严重,实际运行能耗高;2)系统庞大复杂,系统最长循环水管可达1000m,管路水力平衡难以调节,容易局部过冷过热,调节水力平衡需要提高水泵压头也会增加能耗;3)夏天采用冷辐射系统,容易产生结露发霉现象;4)集中新风系统容易受到排风和外界污染、上下户之间容易串味;5)设备机组大而集中,运行时噪音难以控制,特别是低频噪音难以处理;6)产品有较多机房、竖向水井和风井,得房率低;7)系统过于集中,若有局部系统问题,停机检修会影响整个大系统,使用不灵活;8)系统庞大,初次投资高;9)后期维保麻烦。
对于分户式系统,虽然较好解决了噪音、新风污染、使用不灵活问题,仍有以下问题:1)因采用分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效低于地源热泵,运行能耗相对于集中式地源热泵系统更高;2)采用毛细水辐射系统,依然有结露风险;3)毛细辐射影响装修顶面和立面,占用室内净高和空间;4)相对于集中系统单位面积造价更大;5)系统复杂维保麻烦。
因此,如能研发出一款实际运行能耗低、结构简单可靠、舒适灵活的住宅节能系统,将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具有无水路辐射、结构简单、高效节能、舒适灵活,低能耗实现户内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的环境,并且避免结露发霉、新风污染、噪音污染、占用空间、维保麻烦和成本高的问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包括多功能新风机组、置换式地送风系统、房屋保温隔音系统、废热回收利用系统和智能分室控制系统,所述新风式五恒科技住宅节能系统无水路辐射,室内冷热负荷由所述多功能新风机组提供;
所述多功能新风机组,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备空气输送和制热、制冷、加湿、除湿和过滤功能;
所述置换式地送风系统,包括取风口、地送风口、送风管、排风口、排风机和排风管,所述置换式地送风系统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并将污浊空气排至室外;
所述房屋保温隔音系统,包括在房屋墙壁、顶面、地面设置保温层,所述房屋保温隔音系统的外窗、阳台隔断门具备保温和隔音功能;
所述废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排风机、排风管和室外机,所述废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所述排风机和排风管将室内冷废气和热废气排到所述室外机风扇进风口,所述多功能新风机组运行时所述室外机的散热器回收利用室内的废气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哲,未经张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772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