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氨酯制备的快速冷却型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81460.3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6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仇进华;赵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隆达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孙福岭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聚氨酯 制备 快速 冷却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聚氨酯制备的快速冷却型反应釜,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有反应釜,反应釜包括顶面呈开口式结构的釜体;釜体上设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位于釜体内的多个外环体,外环体的内部均设有内环体,外环体和内环体均呈中空式结构;通过设置的反应釜:便于在釜体内对聚氨酯进行制备;通过设置的冷却机构:即反应结束后,冷却液经进液段等进入至多个外环体和内环体内,而外环体和内环体等浸没在釜体内的产物中,当冷却液在外环体和内环体内流动时,即可带走产物的热量,从而有利于釜体产物快速冷却;该设计便于反应釜内的产生进行快速冷却,有利于提高聚氨酯的制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聚氨酯制备的快速冷却型反应釜。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应用较为广泛;反应釜是聚氨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仪器;目前,在使用反应釜制备聚氨酯时存在以下问题:原料在反应釜内反应之后,反应釜内的温度一般较高,在现阶段,反应釜内产物的冷却多为自然冷却,但是自然冷却的方式具有时间长和速度慢的缺陷,影响了聚氨酯的制备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聚氨酯制备的快速冷却型反应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聚氨酯制备的快速冷却型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聚氨酯制备的快速冷却型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顶面呈开口式结构的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位于釜体内的多个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内部均设有内环体,所述外环体和内环体均呈中空式结构,所述外环体和内环体之间位于两侧处均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连接管,所述外环体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二连接管、外环体、第一连接管和内环体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末端穿过釜体并突出至外界。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釜体上还开设有夹层,所述釜体的外壁靠近顶端处紧密焊接有蒸汽入口,所述釜体的外壁靠近底端处紧密焊接有蒸汽出口;所述釜体的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釜盖,所述釜盖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釜盖且同轴键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依次穿过内环体,且搅拌轴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釜体的一侧设有呈中空式结构的进液段,所述釜体的另一侧设有呈中空式结构的出液段;所述进液段的一侧壁顶端处紧密焊接有进液口,所述进液段的另一侧壁上紧密焊接有多个第一管体,且所述第一管体和进液口与进液段相连通;所述出液段的一侧壁底端处紧密焊接有排液口,所述出液段的另一侧壁上紧密焊接有多个第二管体,且所述排液口和第二管体与出液段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末端分别与两侧相对应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釜体的底面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穿过底座,所述排料口上设有阀门;所述釜盖上还紧密焊接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有堵头,所述投料口与釜体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外环体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等间距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整体形状呈L型,且所述支架均通过螺栓分别与进液段和出液段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面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反应釜:便于在釜体内对聚氨酯进行制备;通过设置的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等,便于对釜体内的原料进行搅拌,便于原料快速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隆达树脂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隆达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81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