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注液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88469.7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8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代德明;熊才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27 | 分类号: | H01M50/627;H01M50/609;H01M50/673;H01M50/691;H01M10/052;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黄鑫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工装,包括壳体及安装板,壳体内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置腔室,壳体底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用于与电池顶盖上的注液口相连通,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面,安装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心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分别与容置腔室相连通,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导向管,导向管的顶端与第二通孔连通,导向管的底端竖直向下延伸,容置腔室底面靠近第一通孔内壁处设置有第一环型凸壁。注液完成后,注液针筒抽离注液工装时,电解液会从电池注液口喷出,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容置腔室内,并由第一环形凸壁阻挡,电解液可以被存储在容置腔室内,避免了电解液从注液口喷出后,对电池本体、电池极柱或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注液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在实验线上制造过程中,均需要手动二次注入电解液,电解液虽然不提供容量,但是却承担着在正负极之间传导Li+的重要作用,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等特性都与电解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电池在二次补液时,通常手动使用注射针筒补液,当针筒从电池注液口拔除时,由于电池内部压力较大,注液口会有电解液泄露,极易流动到电池本体上,会影响电池外观,如果电解液污染了电池极柱,则电池极柱会出现氧化腐蚀情况,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导电性、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电解液渗漏一般都需要人工进行清洁,但是人工清洁造成会造成成本提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工装,用于解决在对锂电池进行手动注液后,注液口泄露的电解液对电池本体或电池极柱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工装,包括壳体及安装板,所述壳体内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置腔室,壳体底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用于与电池顶盖上的注液口相连通,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面,安装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注液针筒插入,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分别与容置腔室相连通,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顶端与第二通孔连通,导向管的底端竖直向下并向容置腔室底面延伸,所述容置腔室底面靠近第一通孔内壁处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内径与注液针筒间隙配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导向管的外径,且导向管向下延伸并插入到第一通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导向管上固定设置有储液壳,所述储液壳与导向管同轴心,储液壳的外径大于导向管的直径,储液壳内形成有连通导向管内孔的储液腔,储液腔内底面靠近导向管内壁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壁,所述第二环形凸壁的高度小于储液腔的深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液壳位于导向管的中部或下部,且储液壳的底面高于第一环形凸壁的顶面。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液壳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凸壁的外径,储液腔内侧壁底面设置有环状积液槽,所述积液槽底面开设有若干出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容置腔室相连通,所述排液孔内安装有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壳体及储液壳均为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面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同轴连接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用于插入电池顶盖上的注液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88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振筛网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户外用箱式变电站的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