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内镜引导半管式直达喉镜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91397.1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29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民;林树春;王德生;杨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67 | 分类号: | A61B1/267;A61B1/0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内镜 引导 半管式 直达 喉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内镜引导半管式直达喉镜,包括呈锥形半管状的喉镜镜体,所述喉镜镜体近端顶壁垂向固设有手柄,且该端喉镜镜体弧形两侧缘内壁处对称固设有两内镜引导管,所述内镜引导管均沿喉镜镜体长度方向延伸,该双内镜引导半管式直达喉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可有效显示更宽敞的观察视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内镜引导半管式直达喉镜。
背景技术
现有喉镜包括硬管直达喉镜(rigid direct laryngoscope)、纤维电子喉镜、麻醉喉镜以及门诊检查使用的间接喉镜。
现有硬管直达喉镜通常为金属锥管状结构,由于喉腔解剖特点,镜管远端口径一般只能设计成大约1.5cm×2.0cm大小,因此显露空间狭小,观察视野狭窄,器械操作回转受限,以往临床处理较小病变尚能适用,但不适应现今医学使用内窥镜及机器人辅助、多种手术器械腔内同时操作的临床处理较大范围病变的场景要求。
近些年有改进型喉镜,如“C”形喉镜,(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11834319 U):金属硬管后壁开口,呈“C”形,类似卸除后盖板的Negus喉镜,虽然可阻挡舌体,增大视野空间,但锐利的两侧边缘容易造成相应部位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因此仅适用于麻醉气管插管和简单的喉下咽检查等短暂操作,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治疗操作。另有几种单内镜引导管喉镜因不能随手术区域变动调整内镜角度,内镜伸入喉镜腔后遮挡同侧目标解剖区,对手术操作造成妨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双内镜引导半管式直达喉镜,不仅结构合理,而且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内镜引导半管式直达喉镜,包括呈锥形半管状的喉镜镜体,所述喉镜镜体近端顶壁垂向固设有手柄,且该端喉镜镜体弧形两侧缘内壁处对称固设有两内镜引导管,所述内镜引导管均沿喉镜镜体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喉镜镜体底端连接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弧形开口朝上对接喉镜镜体底部的罩壳,所述罩壳两侧缘对称设有两分别对接两内镜引导管的弹性扣片,所述弹性扣片呈弧形,并外罩扣设在内镜引导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喉镜镜体设置内镜引导管的近端为内镜引入端,远端为内镜引出端,所述引出端内侧呈45°~55°斜面过渡到主镜体侧缘。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呈圆柱状,且手柄顶端开设有以利支撑架安装的安装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呈板状,且其端面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以利安装开口器并调节固定的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喉镜镜体与盖板均为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半管形可增加目标解剖区域的显露,扩大手术操作空间。双内镜引导管结构则可随手术操作部位的改变调换内镜导入方向,调整观察角度,以避开内镜末端对手术器械的阻挡。双内镜引导管结构还能有效增加支撑受力面积,避免镜壁锐利边缘引起副损伤。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喉镜镜体与盖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喉镜镜体与盖板安装完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构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与开口器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未经黄建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91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冷器侧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机车自动扳道甩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