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9593.7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4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同;杨庆福;潘明;邵传益;李丰攀;包铁华;马思宁;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置信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00335 上海市长宁***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浸式 变压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道结构,包括多层圆形油道,每层油道内设置若干油道撑条,内、外层油道的油道撑条设置于同一受力角度上,呈射线状分布,所述变压器绕组的首接线排和尾接线排之间的连线上设有一列增强油道撑条,所述增强油道撑条的宽度大于其他油道撑条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所述油道结构,使多层的油道撑条层油道中的油道撑条呈射线状分布,使其受力方向相同,同时增加了内外层油道撑条的重叠面积,减少设计误差,在不影响变压器整体结构的同时,提高绕组幅向强度,保证了绕组的散热能力和过载能力;同时在首尾接线排对应的角度上设置增强油道撑条,减少受力时产生的位移,提高绕组抗突发短路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道结构,属于变压器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设计时,考虑油浸式变压器过载情况下的温升,高低压绕组通常会分别设计1~2个油道甚至更多。当油道数量增加时,油道间的绕组幅向尺寸减小,抗突发短路能力减弱。内外层油道处于不同圆周上,但油道撑条间隙通常设计为定值,一般为25mm~30mm,则撑条不能处于同一角度上。由于绕组所受的幅向力是呈射线状分布的,此时各油道撑条受力点不同,易出现绕组变形,影响变压器的抗突发短路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道结构,使多层油道中的油道撑条呈射线状分布,并在首尾接线排处设置增强油道撑条,在不影响变压器整体结构的同时,可提高绕组幅向强度,保证了绕组的散热能力、过载能力以及抗突发短路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道结构,包括多层圆形油道,每层油道内设置若干油道撑条,内、外层油道的油道撑条设置于同一受力角度上,呈射线状分布,所述变压器绕组的首接线排和尾接线排之间的连线上设有一列增强油道撑条,所述增强油道撑条的宽度大于其他油道撑条的宽度。
进一步的,除增强油道撑条以外,同一层油道的油道撑条间隙相同,不同层油道的油道撑条间隙由内至外递增。
再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油道的油道撑条间隙与内、外层油道的圆周半径成正比,即油道撑条间隙可以随油道的圆周弧长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除增强油道撑条以外,同一层油道的油道撑条宽度相同,不同层油道的油道撑条宽度由内至外递增。
再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油道的油道撑条宽度与内、外层油道的油道撑条间隙成正比,根据油道撑条间隙调节油道撑条宽度,保证内外层油道的撑条散热系数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油道撑条与首接线排和尾接线排等宽,以保证首尾接线排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油道结构,使多层的油道撑条层油道中的油道撑条呈射线状分布,使其受力方向相同,同时增加了内外层油道撑条的重叠面积,减少设计误差,在不影响变压器整体结构的同时,提高绕组幅向强度,保证了绕组的散热能力和过载能力;同时在首尾接线排对应的角度上设置增强油道撑条,减少受力时产生的位移,提高绕组抗突发短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多油道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道结构;
图3是实施例所述油道撑条分布原理图。
图中:1-绕组,2-油道撑条,3-首接线排,4-尾接线排,5-增强油道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置信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置信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9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