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注塑用的联动吹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10057.9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3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恒;陈志钊;徐俊;陈琼;马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72 | 分类号: | B29C33/72;B29C45/17;B08B5/02;B29C45/7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正则青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07 | 代理人: | 温甲平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注塑 联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注塑用的联动吹拭装置,涉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安装于注塑机上,注塑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公模具和母模具,联动吹拭装置包括:第一吹拭组件,与公模具对应设置,用于吹拭公模具表面;第二吹拭组件,与公模具对应设置,用于吹拭装配于公模具上的金属件表面;吹拭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第一吹拭组件和第二吹拭组件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纳米注塑用的联动吹拭装置既能够对模具表面进行吹拭清洁,又能够对金属件表面进行吹拭清洁,自动化程度高,保证器件气密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注塑用的联动吹拭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注塑,是指纳米成型技术,是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艺,即先将金属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后,塑料直接射出成型在金属表面,让金属与塑料可以一体成型。对于集成电路封装器件,使用纳米注塑技术,能够使引线框架与塑胶一体注塑获得结合牢固、气密性高度可靠的塑封空腔外壳,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产生的碎屑极易黏附于模具上,若清理不及时,加之模具边缘棱边为利边,合模后压模会导致外管脚封胶位棱边局部崩缺。
对此,目前市场上有用于解决注塑过程中异物导致合模过程中磕伤模具的吹气装置,但这种吹气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吹气装置仅用于模具表面吹拭清洁,未针对纳米注塑方向提供金属件表面吹拭清洁的解决方案,因为除了明显的模具缺陷影响产品外观尺寸外,对于微观的金属件表面污染可能会导致结合力变差,影响器件气密性。2、吹气装置虽然实现自动化吹拭,但仍需人工单独点动操作装置后,方可自动吹拭,未将吹拭装置与注塑机联动起来,生产节拍未调整至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对模具表面进行吹拭清洁,又能够对金属件表面进行吹拭清洁,自动化程度高,保证器件气密性,提高生产效率的纳米注塑用的联动吹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注塑用的联动吹拭装置,安装于注塑机上,所述注塑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所述机座上的公模具和母模具,所述联动吹拭装置包括:第一吹拭组件,与所述公模具对应设置,用于吹拭所述公模具表面;
第二吹拭组件,与所述公模具对应设置,用于吹拭装配于所述公模具上的金属件表面;
吹拭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吹拭组件和所述第二吹拭组件运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吹拭组件包括第一导气管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气管输入端的第一送风装置,所述第一导气管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公模具,所述第一送风装置与所述吹拭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吹拭组件包括第二导气管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气管输入端的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导气管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公模具,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与所述吹拭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导气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吹气口,所述第一吹气口呈扁平状;
所述第二导气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吹气口,所述第二吹气口呈扁平状。
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均为形状可调的定型蛇管。
所述第一送风装置为压缩风机。
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为离子风机。
所述第一吹拭组件和所述第二吹拭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防呆机构。
所述防呆机构为红外指示光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10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粉碎物料的低温超微粉碎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消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