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20479654.7 申请日: 2022-03-07
公开(公告)号: CN217523702U 公开(公告)日: 2022-10-04
发明(设计)人: 覃晓晖;杨志坚;陈选阳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A01M1/22 分类号: A01M1/22;A01M1/02;B08B1/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谢晓德;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自动 诱杀 甘薯 小象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包括用以放置在畦沟上的残骸收集箱,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位于顶面并设置有电网,所述电网的上方悬设有用以引诱小象甲的性诱剂盛装器,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左右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前后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该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残骸收集箱用以放置在畦沟上,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电网能够电击被性诱剂吸引过来的小象甲,高效灭虫,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涉及害虫诱杀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是全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甘薯的第一生产大国,中国甘薯种植面积达400万公顷,占世界比例45%左右,总产量达1.07亿t,占世界比例65%左右。甘薯为解决我国人口激增带来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薯小象虫属鞘翅目,蚁象虫科。成虫体长5mm~8mm,体形细长如蚁。甘薯小象甲主要寄生在甘薯、蕹菜、野牵牛、登瓜薯、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给鲜甘薯、甘薯苗和茎蔓以及甘薯叶片等带来危害。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以幼虫为主。受害薯块有恶臭和苦味,不能食用和饲用,且能导致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坏,甘薯质量下降。甘薯小象甲从甘薯播种到甘薯成熟收获的全过程,都对甘薯产生着危害作用。甘薯小象甲可以在甘薯内潜伏且残留成虫、幼虫以及蛹的排泄物,并散发出臭味,导致甘薯诱发软腐病、黑斑病,以至于使得甘薯无法被人们或动物食用,造成甘薯产业的大面积亏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甘薯产区因小象甲为害,薯块产量损失达10~25%,严重的在4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现如今对小象甲的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成本高,效果不明显,应用范围小;而化学防治污染严重,防治效果不稳定,长期施用农药使小象甲已产生免疫,具有抗药性。现今生态绿色农业是发展大趋势,生态无污染的物理、生物防治是虫害防治的关键。然而现市场上还未出现一款高效捕捉小象甲的装置,项目组分析现今小象甲危害的严峻趋势,结合市场上捕捉飞蛾、蚊蝇类的频振式灭虫灯和用于小象甲的诱捕器的优势,创新研发出一款专业的诱杀小象甲的捕虫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包括用以放置在畦沟上的残骸收集箱,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位于顶面并设置有电网,所述电网的上方悬设有用以引诱小象甲的性诱剂盛装器,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左右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左、右斜面,用以贴合畦侧,所述残骸收集箱的前后两侧壁为对称设置的前、后斜面,用以小象甲攀爬。

优选的,左、右斜面均自上往下朝内侧倾斜,前、后斜面均自下往上朝内侧倾斜。

优选的,前、后斜面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凸纹路,用以增大小象甲爬行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电网由上层的网板、下层的铜板组成,所述网板的四周衔接敞口,所述铜板的左右两端固连在网板下方的残骸收集箱内,网板与铜板之间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毛刷,所述毛刷的顶侧刷毛穿插在网板的网孔、底侧刷毛接触铜板顶面,所述毛刷经电动机构驱动左右往复滑移,铜板的中部设有小象甲的尸体残骸下落条形孔,条形孔前后延伸。

优选的,所述毛刷的毛刷架为U形,毛刷架与铜板的底面接触且其前后两端侧均绕过铜板后往上与毛刷的前后两端侧同轴旋转连接,所述电动机构为经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副,滚珠丝杆副的滚珠螺母固连在毛刷架的前后两端,滚珠螺母上均螺接有左右延伸的滚珠丝杆,滚珠丝杆左右两端安装在残骸收集箱上并经电机驱动正反转。

优选的,所述残骸收集箱的敞口边缘四角固定有立柱,立柱顶部固定一密闭的中枢箱,中枢箱内部设有铅酸蓄电池、等离子体发生器,中枢箱外侧壁设有控制器,中枢箱外顶部覆盖有光伏板,光伏板、铅酸蓄电池、等离子体发生器、电网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79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