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致命枪弹电发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85303.7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8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锡强;赵娟红;董晓卫;王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19/12 | 分类号: | F42C1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徐立宁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命 枪弹 发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致命枪弹电发火装置,涉及电发火装置技术领域。该非致命枪弹电发火装置包括盖片(1)、底火体(2)、发火药柱(3)、压缩铜环(4)、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5)、绝缘注塑套(6)和芯电极(7);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5)通过压缩铜环(4)与底火体(2)电连接,并与芯电极(7)通过直接接触电连接;所述发火药柱(3)位于底火体(2)上部装药的腔体内;发火电流通过芯电极(7)输入,经过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5),最后通过底火体(2)流出;在电流作用下,一定时间内发热引燃发火药柱(3),从而完成点火做功功能。本实用新型提升了电发火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发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致命枪弹电发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枪弹电发火装置采用镍铬合金丝组件通入电流发火,所述镍铬合金丝组件由下电极、绝缘纸垫、上电极及镍铬合金丝组成,如图4所示,上电极22和下电极24通过绝缘纸垫23隔绝重叠固定,并通过镍铬合金丝21连接导通。在现有技术中,镍铬合金丝发火组件装配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且产品的一致性不高,其中绝缘纸垫经过喷漆、冲压后与上电极和下电极一起粘接固化,生产过程中对喷漆均匀性、固化温度要求都比较高;此外,镍铬合金丝通过人工焊接固定,在清洗后需测量电阻以镍铬合金丝发火组件的生产,合金丝的长度决定了发火电阻,因此需要人工精确控制合金丝的长度,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手工焊接也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眼部疲劳、肩颈不适,增加了劳动强度。
在相邻技术领域中,如专利CN201511013218.1,公开了一种电雷管的发火方法及结构及制备方法,在电雷管的起爆药表面设有一层与起爆药接触的金属薄膜作为电雷管的电桥,来自储能系统的电流脉冲流经金属薄膜电桥,使其加热、汽化直至击穿,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颗粒通过微对流运动渗入到与其相邻的药剂中,并在药剂颗粒上凝结、把能量传递给药剂颗粒进而诱发化学反应,使其发火。该专利采用金属薄膜作为电桥,它改变了电雷管传统工艺,弥补传统工艺制桥技术的不足,如焊点虚焊、焊接飞溅物等,不仅使火工品小型化且低能耗、高安全、高可靠性,为火工品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技术途径,具有一定进步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的电发火装置,能够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解决了电发火装置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非致命枪弹电发火装置,包括盖片、底火体、发火药柱、压缩铜环、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绝缘注塑套和芯电极,其中:
所述底火体为空心圆柱结构;
所述芯电极设置在底火体内;
所述芯电极外设有绝缘注塑套,所述芯电极通过绝缘注塑套安装固定在底火体的底部;
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呈圆盘结构;
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设置在底火体内,并位于芯电极的上方;
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的外壁和底火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过盈配合的压缩铜环;
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通过压缩铜环的挤压变形与所述底火体固定连接,形成一极电路;
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与所述芯电极相互接触,形成另一极电路;
所述发火药柱设置在底火体内,并位于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的上方;
所述盖片安装固定在发火药柱的顶部。
可选或优选地,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火组件包括PCB电路板和镍铬合金膜发热元件;
所述镍铬合金膜发热元件与所述PCB电路板通过回流焊接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85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