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工程监理用分层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90021.6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2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圣世蓝宇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工程 监理 分层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监理用分层取样装置,涉及样本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取样管道和辅助支撑装置,所述取样管道安装在辅助支撑装置的内部,所述取样管道贯穿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转动连接轴,支撑转杆和对接通孔,所述转动连接轴安装在辅助支撑装置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部管道与内部管道套接的方式,利用两根尺寸不同的管道来提取不同层位的样本,所取得的样本能够分开容纳,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层位的样本混合在一起的情况出现,以保证样本的纯度,防止对后续的样本检测造成干扰,此方式相较于普通机械钻孔的方式,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更小,更加符合环境工程的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工程监理用分层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分层取样装置一般都是采用钻孔机向土壤深处进行钻孔,随后再获取孔内不同深度的样本,此方式需要配备大型的钻孔机和深度测量装置进行配合使用,整体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且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配合工作,容易导致采取样本的成本大幅升高并对部分环境造成二次破坏,不利于进行大范围的长时间使用,而比较普通的采样器整体结构较为简陋,当需要采取较多的样本时,这种采样器无法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进行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采用外部管道与内部管道套接的方式,利用两根尺寸不同的管道来提取不同层位的样本,所取得的样本能够分开容纳,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层位的样本混合在一起的情况出现,以保证样本的纯度,防止对后续的样本检测造成干扰,此方式相较于普通机械钻孔的方式,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更小,更加符合环境工程的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工程监理用分层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管道和辅助支撑装置,所述取样管道安装在辅助支撑装置的内部,所述取样管道贯穿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转动连接轴,支撑转杆和对接通孔,所述转动连接轴安装在辅助支撑装置的两侧,所述支撑转杆的一端连接在转动连接轴的外部,所述对接通孔位于底座的另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取样管道包括外部管道和内部管道,所述外部管道与内部管道的底部均开设有取样通孔,所述内部管道安装在外部管道的内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两根尺寸不同的管道来提取不同层位的样本,所取得的样本能够分开容纳,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层位的样本混合在一起的情况出现,以保证样本的纯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初级限制突触,所述初级限制突触的内部开设有卡接凹槽,所述对接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取样转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整个取样管道提供稳定的支撑结构,帮助其在取样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状态,减少出现大幅晃动的情况发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部管道连接在底座的内部,外部管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突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整体的操作难度,从而适合采样人员进行单独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取样转杆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突触连接在螺纹槽的内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普通机械钻孔的方式,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更小,更加符合环境工程的标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转杆设置为倒钩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少出现大幅晃动的情况发生,同时利用取样转杆对取样管道进行控制,降低了整体的操作难度,并且在运作时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圣世蓝宇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圣世蓝宇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90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