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07022.7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俞喆;杨光;张金;张训全;刘佳朋;梁旭;周韶博;石彤;任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G01B2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王凤华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轨距 水平 动态 检测 | ||
1.一种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横梁、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及蓄电池,其中:
所述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检测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检测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端;
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横梁的伸缩距离;
所述倾角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倾角传感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横梁的倾斜角度;
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第一里程编码器、第一靠轮和第一走形轮,所述第一里程编码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走形轮用于贴合安装在第一钢轨踏面的最高点上,所述第一靠轮用于贴合安装在第一钢轨内侧面上距离所述第一钢轨踏面的最高点16mm处,所述第一里程编码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走形轮的轮轴上,用于记录所述第一走形轮的行走圈数;
所述第二检测件包括第二里程编码器、第二靠轮和第二走形轮,所述第二里程编码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走形轮用于贴合安装在第二钢轨踏面的最高点上,所述第二靠轮用于贴合安装在第二钢轨内侧面上距离所述第二钢轨踏面的最高点16mm处,所述第一里程编码器或所述第二里程编码器与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里程编码器安装在所述第二走形轮的轮轴上,用于记录所述第二走形轮的行走圈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可伸缩的钢管,所述钢管内安装有空气弹簧,以使所述横梁可伸缩设置,所述空气弹簧在其自由状态时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当所述第一靠轮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钢轨内侧面上距离所述第一钢轨踏面的最高点16mm处,且当所述第一靠轮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二钢轨内侧面上距离所述第二钢轨踏面的最高点16mm处时,所述空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一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件与所述第二锂电池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还包括第一电池托盒和第二电池托盒,所述第一锂电池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托盒内,所述第二锂电池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托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检测件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绝缘插头,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绝缘插头,所述第一绝缘插头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槽中,所述第二绝缘插头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绝缘插头紧固锁紧在所述第一检测件上;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多个第二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二绝缘插头紧固锁紧在所述第二检测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还包括第一USB接口和第一电源插头,所述第一电源插头与所述第一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第二USB接口和第二电源插头,所述第二电源插头与所述第二锂电池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一液晶显示屏,所述第二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二液晶显示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还包括伸缩式手推杆,所述伸缩式手推杆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轨距和水平动态检测仪还包括支架,用于安装检测平板,所述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070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藻提取液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连续模末端排出产品翻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