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20006.1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8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双全;阳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天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06 | 分类号: | H02K7/06;H02K5/18;H02K5/20;H02K9/04;H02K9/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27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受 极大 轴向 载荷 重载 伺服 电动 缸丝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丝杠组件,所述机体前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一,所述传动杆一后表面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后表面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二,所述机体前后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均开设凹槽,所述安装块通过凹槽活动安装两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为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本装置通过设置可电动开启的箱盖,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后期维修的工作效率,同时在电动缸内设置散热组件,不仅提高了电动缸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电动缸的使用寿命,大幅加强了伺服电动缸的环境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私服电动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
背景技术
伺服电动缸是将伺服电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时将伺服电机最佳优点-精确转速控制,精确转数控制,精确扭矩控制转变成-精确速度控制,精确位置控制,精确推力控制;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系列的全新革命性产品。
现有的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在使用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检修,但在对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进行检修时非常不便,需要将盖体进行拆除,而盖体的固定方式都是采用螺栓固定,拆卸时较为费力,且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滑丝和生锈的问题,且电动缸机体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会发生过热现象,需要关闭机器进行降温,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伺服电动缸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丝杠组件,所述机体前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一,所述传动杆一后表面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后表面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二,所述机体前后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安装块通过凹槽活动安装有两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后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两组所述连接块前后表面位置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杆,两组所述连接块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箱盖,所述机体右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左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左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散热箱内部设置有风扇和固定架,所述散热箱前后内壁位置之间固定安装有冷凝管。
优选的,所述机体和箱盖位于同一纵轴,且机体和箱盖之间的角度活动范围为零到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风扇和固定架位于同一中轴,且固定架把风扇固定在散热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支撑杆和安装块位于同一中轴,且支撑杆和连接块在安装块开设的凹槽内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靠近电机一侧的安装块通过支撑杆与传动杆二活动连接,且远离电机一侧的安装块和支撑杆只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冷凝管和散热板位于同一中轴,且冷凝管和散热板对风扇吸入散热箱内的热量进行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通过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杆,使传动杆带动支撑杆和连接块对箱盖进行自动开启,解决了伺服电动缸在检修时非常不便,需要将盖体进行拆除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2、本装置通过在电动缸内设置散热组件,解决了电动缸负荷过载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会发生过热现象,需要关闭机器进行降温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电动缸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电动缸的使用寿命,大幅加强了伺服电动缸的环境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承受极大轴向载荷的重载伺服电动缸丝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天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天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20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