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烯高导热地暖管及其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35209.8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2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正肯管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26 | 分类号: | F16L47/26;F16L47/32;F24D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田丽丽 |
地址: | 112000 辽宁省铁岭***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导热 及其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高导热地暖管及其连接结构,该地暖管截面由外到内依次为耐高温聚乙烯层、阻光阻氧EVOH层以及改性石墨烯涂层,耐高温聚乙烯层、阻光阻氧EVOH层和改性石墨烯涂层之间分别通过强力粘接层结合在一起。耐高温聚乙烯层、阻光阻氧EVOH层和改性石墨烯涂层三层共挤一体成型,改性石墨烯涂层的内壁处设有均匀排列的超导微晶片。该地暖管不滋生好氧细菌,石墨烯自润滑,阻垢效果好,结构性阻氧性能不仅提高金属部件耐腐蚀时间而且管材长久免清洗。另外,该连接结构整体的连接灵活性较好,能够根据室内实际的地理位置灵活改变地暖管的连接角度,且装置在拼接后整体的密封性较强,从而避免出现热气泄露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管技术领域,具体为石墨烯高导热地暖管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地暖管指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简称地暖)中用来作为低温热水循环流动载体的一种管材。PERT管敷设于地板下,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从而实现大面积的辐射传热,造就一种符合人体舒适要求的室内环境,是现代新型的采暖管路系统。
石墨烯具有人类已知材料中最高的导热率,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超过碳纳米管;导热率是硅的50倍,我们可以通过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高导热散热薄膜、高效换热器及供暖领域,制造出散热效果更好,热传导性能更佳的产品。
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地暖管整体的连接灵活性较差,不能根据室内实际的地理位置灵活改变地暖管的连接角度,从而在实际铺设地暖管时需要不断切割地暖管进行拼接,不仅造成原材料出现浪费,而且大大增加了地暖管的铺设时间,且装置在拼接后整体的密封性不足,从而存在热气泄露的情况,不仅造成室内底板受热不均匀,而且地面下端铺设的其他线束容易在高温影响下出现破损,不利于实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高导热地暖管及其连接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却易于灵活安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高导热地暖管,所述地暖管截面由外到内依次为耐高温聚乙烯层(PE-RT)、阻光阻氧EVOH层以及改性石墨烯涂层,所述耐高温聚乙烯层、所述阻光阻氧EVOH层和所述改性石墨烯涂层之间分别通过强力粘接层结合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聚乙烯层、所述阻光阻氧EVOH层和所述改性石墨烯涂层三层共挤一体成型,所述改性石墨烯涂层的内壁处设有均匀排列的超导微晶片。
优选的,所述超导微晶片的二维晶体单体厚度为0.3-0.5nm。
优选的,所述改性石墨烯涂层的厚度为0.3-0.5mm,所述阻光阻氧EVOH层为0.1-0.2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高导热地暖管的连接结构,用于如上述地暖管的连接,包括主连接管、第一辅助连接管和第二辅助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辅助连接管和第二辅助连接管;
所述第一辅助连接管和第二辅助连接管与主连接管之间均为镶嵌连接,且衔接处作密封处理。
优选的,所述主连接管的内部呈空形状,且主连接管的中间设有贯通状衔接的第一接口,所述主连接管和第一接口的衔接面为密封状衔接,且第一辅助连接管和第二辅助连接管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连接管和第二辅助连接管均呈L形,且第一辅助连接管和第二辅助连接管的一端均安装有拼接管,所述拼接管的直径与主连接管的内径呈吻合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的内部安装有地暖管,且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地暖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正肯管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正肯管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35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