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电弧插座与防电弧插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37956.5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4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严华;陈彬;陈恒;蔡苏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04;H01R13/71;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 插座 插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电弧插座与防电弧插接结构,所述防电弧插接结构包括插头与插座,所述插头的对接面向外伸出一个突块,所述插座的对接面上对应设有一个贯孔;所述贯孔内布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突块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一个动触片动作,使动触片能够随着突块插入贯孔的动作而与一个静触片形成电连接;所述动触片、静触片串联在所述供电回路中,能够控制所述供电回路的通断。由于在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片的接触发生在所述插片与所述接触弹片的接触之后;在插头拔出插座的过程中,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片的分离发生在所述插片与所述接触弹片的分离之前,因此可避免插片与弹性触片之间产生电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发生电弧导致插头、插座损毁的直流电插头、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电相比交流电,具有如下优点:
1、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所用线材面积仅为交流输电的2/3~1/2。
2、在电缆输电线路中,直流输电没有电容电流产生,而交流输电线路存在电容电流,引起损耗.
3、直流输电时,其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
4、直流输电发生故障的损失比交流输电小。
5、稳恒的直流电不产生电磁辐射。
6、在直流输电线路中,各级是独立调节和工作的,彼此没有影响。所以,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只需停运故障极,另一极仍可输送不少于一半功率的电能。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突破,直流电的升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它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优势得到了体现,在国内电力系统中,直流配电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发电厂升压变电站、大电网高压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操作,以及二次设备及通信设备的保安电源。有很多电力大用户已经采用直流配电技术,如电信部门等大型企业的通信机房供电系统、船舶供电系统和城轨铁路交通供电系统、适用于居民住宅带热电联产系统的的低压双极型直流微网。
但是,在直流电的插头插入或拔出插座时,插头的插片与插座的插握之间会产生严重的电弧,使铜制的插片以及插握被氧化而生产氧化铜,氧化铜的电阻率很高,继续会使电弧现象更加严重,导致插头或插座的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电弧插头、防电弧插座与防电弧插接结构,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直流电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电弧现象导致的损毁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电弧插接结构,包括插头与插座,所述插头的对接面向外伸出一对插片,所述插座的对接面具有供所述一对插片插入的插孔,插孔内布置有与所述一对插片对接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通过供电回路与直流电源相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对接面还向外伸出一个突块,所述插座的对接面上设有一个贯孔,以供所述突块对应插入;
所述贯孔内布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突块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一个动触片动作,使动触片能够随着突块插入贯孔的动作而与一个静触片形成电连接;所述动触片、静触片串联在所述供电回路中,能够控制所述供电回路的通断;
所述传动机构或者所述动触片还连接有弹性复位机构,使所述动触片在常态下具有与所述静触片相分离的趋势。
所述的防电弧插接结构,其中:在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片的接触发生在所述插片与所述接触弹片的接触之后;在插头拔出插座的过程中,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片的分离发生在所述插片与所述接触弹片的分离之前。
所述的防电弧插接结构,其中:所述动触片与静触片的接触面上都设有银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37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