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5G环保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46169.7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6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欢;周哲;王晓元;沈苑中;潘淑萍;童沧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Q9/00 | 分类号: | H04Q9/00;H04W4/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彭剑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数据 采集 传输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5G环保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环保数采设备的实时数据并传输给主站,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电源模块、通信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5G传输模块;其中,主控模块用于管理通信接口模块的数据接入、5G传输模块的通信控制以及所有各个模块的指令处理;电源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用于给其余模块供电;通信接口模块包括多个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环保数采设备,并接收环保数采设备的数据信息;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在断电状态下存储通信接口模块接收的信息;5G传输模块用于将通信接口模块接收的数据信息无线传输给主站。利用本发明,可以同时接入多个环保素材设备,并通过4G/5G通信信道将数据传给主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息采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5G环保数据采集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总称。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环保信息化的演进中万物、人机、软硬、虚实都要连接,不仅需要保障通信系统的实时性,更大的挑战是需要把环保所涵盖的所有网络进行无缝的集成。5G与环保行业的融合,逐步成为支撑环保行业的基础设施。
环境数据采集的信息化,不仅让环境管理部门、环境企业及时掌握了更多的数据与信息,更达成了优化环境管理的基础。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互联网环保APP蔚蓝地图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它获得全国各个地区水、空气、土壤的参数和指标。
在环保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众多的污染排放点进行实时监测,大部分监测数据需要实时发送到管理中心的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由于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而且大多设置在环境较恶劣的地区,通过专网传送数据往往事倍功半。
通过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将成为环保部门选择的重要通信手段。污染源监测设备可将采集到的污染数据和告警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及时发送到环保监测部门,实现对排污单位或个人的及时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
但是,目前环保监测站与各采集点之间的数据通信主要采用专网传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环保数采设备一个设备一套传输设备,通过固网方式进行传输,造成网络设备复杂;2、固网设备运维难度大;3、通信费用高,带宽有限;4、设备数字化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G环保数据采集传输设备,能通过4G/5G通信信道将数据传给主站,独立通信信道数据安全可靠,同时构建多种设备接入数据汇聚接入的能力,极大丰富了采集数据的设备类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5G环保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环保数采设备的实时数据并传输给主站,所述5G环保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的电源模块、通信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5G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的主控模块用于管理通信接口模块的数据接入、5G传输模块的通信控制以及所有各个模块的指令处理;
所述的电源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用于给其余模块供电;
所述的通信接口模块包括多个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多个环保数采设备,并接收环保数采设备的数据信息;
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在电源模块断电状态下临时存储通信接口模块接收的信息;
所述5G传输模块用于将通信接口模块接收的数据信息传输给主站。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信接口模块包括两个USB接口、一个RS485接口、一个RS232接口以及6个网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控模块采用EP3C55系列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未经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46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