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路面裂缝的灌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49728.X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6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开;黄毅;陈宇亮;张迅;刘至飞;彭孝南;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E01C19/10 |
代理公司: | 长沙知行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0 | 代理人: | 严理佳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路面 裂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路面裂缝的灌缝装置,包括移动小车机构和固定于移动小车机构上的灌缝机构,其中,灌缝机构包括设于移动小车机构上的空气供能组件、供气管组件、注浆导料组件、搅拌注浆组件以及至少两个储料罐,供气管组件包括供气主管、第一导气组件和第二导气组件,第一导气组件和储料罐一一对应布设,供气主管的进气端与空气供能组件连通,供气主管的第一出气端通过第一导气组件与对应的储料罐连通,供气主管的第二出气端通过第二导气组件与搅拌注浆组件连通,注浆导料组件与储料罐一一对应布设,注浆导料组件用于将对应的储料罐和搅拌注浆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清除灌缝后搅拌注浆组件中的余料,防止余料固化发生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路面裂缝的灌缝装置。
背景技术
裂缝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以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等线状裂缝最为常见。并且道路裂缝往往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变大变长,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对路面裂缝进行及时的灌缝能有效防止雨水从裂缝下渗,避免路面内部结构层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产生唧泥、唧浆等病害,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目前市面上的常温双组份灌缝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和硅酮等,具有施工过程无需加热、固化速率快、与路面材料黏结性好等优点。
采用双组份材料灌缝施工时,首先需要按照一定掺配比例对双组份材料精确计量,这是保证双组份材料固化性能的关键。然后,材料经过充分搅拌,沿裂缝走向灌入裂缝缝隙中,并采用刮平板将灌缝材料刮平,以提高美观度与灌缝质量。此外,由于路面裂缝分散,相邻两条裂缝间距可能很远,若一次灌缝后无法及时清除注浆管内的余料,容易导致余料固化进而堵塞注浆管。因此,灌缝设备还需具备清除注浆管余料的供能。目前上述步骤大都采用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路面裂缝的灌缝装置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路面裂缝的灌缝装置,以解决灌缝材料在单次灌缝后注浆管内余料未能及时清除,容易导致余料固化进而堵塞注浆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路面裂缝的灌缝装置,包括移动小车机构和固定于所述移动小车机构上的灌缝机构;其中,
所述灌缝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小车机构上的空气供能组件、供气管组件、注浆导料组件、搅拌注浆组件以及至少两个储料罐;
所述供气管组件包括供气主管、第一导气组件和第二导气组件,所述第一导气组件和所述储料罐一一对应布设,所述供气主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空气供能组件连通,所述供气主管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一导气组件与对应的所述储料罐连通,所述供气主管的第二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二导气组件与所述搅拌注浆组件连通;
所述注浆导料组件与所述储料罐一一对应布设,所述注浆导料组件用于将对应的所述储料罐和所述搅拌注浆组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搅拌注浆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储料部和搅拌部,所述储料部固定于所述移动小车机构上,所述储料部的内部形成有储料腔,所述搅拌部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料腔的送料通道;所述储料部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料腔的进料口,所述注浆导料组件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送料通道内设有沿所述送料通道延伸的螺旋搅拌部,所述送料通道的出口沿竖向向下悬挑设置;其中,所述储料罐内的浆料依次通过所述注浆导料组件、储料腔以及所述送料通道后对路面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优选地,每个所述储料罐均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罐体、用于封盖罐体的盖板以及用于将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顶部的紧固装置;其中,所述罐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注浆导料组件相配合的出料口,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气组件相配合的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盖板的顶部,所述罐体的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导气组件的出气端与对应的所述储料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注浆导料组件的进料端与对应的所述储料罐的出料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49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乏汽收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陶瓷砂微珠生坯的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