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区域供冷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52081.6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0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杨朝晨;王浩;张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能恒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1/89;F24F1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域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供冷的冷却系统,包括供冷循环单元和冷却水循环单元,其中,供冷循环单元包括:一级冷却机构、二级冷却机构、三级冷却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用户组成的可切换的冷却回路,所述二级冷却机构和三级冷却机构的冷剂通道通分别与双工况制冷机组形成回路;冷却水循环单元包括:夏季冷却塔集群和冬季冷却塔集群,夏季冷却塔集群与一级冷却机构的冷却水通道形成回路,冬季冷却塔集群与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冷却水通道形成回路。本实用新型利用多级冷却机构的切换,配合夏季冷却塔集群和冬季冷却塔集群分别在不同冷却回路中的使用,实现区域供冷系统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季节工况下能源站冷却系统的低能耗运行,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模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区域供冷的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区域供冷系统的低能耗冷却系统,属于供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普及,单栋建筑楼宇的内置小型自用供冷设备成为行业内的生力军,由于小型机组的效率较低,能耗过大并且运行管理费用高,因此提出大范围区域供冷。区域供冷系统要达到制冷机组的额定工况,除了机组本身的各项参数外,其冷却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水冷中央空调系统和工业循环用的冷却塔系统基本是按照机组最大负荷而设计选定的冷却塔,没有考虑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季节运行的工况,并且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冷却塔全部开启,导致能耗较高。
为解决供冷系统的能耗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155190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根据不同负荷需求给予适当供冷模式的区域供冷系统,系统包括基载制冷机组、双工况制冷机组、双工况换热器、蓄冷设备、蓄冰换热器等。该系统在使用时,可利用双工况制冷机组的特性,结合基载制冷机组的作用,再根据供冷区域的实际负荷量,动态切换制冷的输出方式,在较低负荷时,可以通过蓄冰设备完成供冷,负荷逐渐增大则可以考虑添加基载制冷机组和双工况制冷机组配合供冷,能有效降低能耗,提升供冷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供冷的冷却系统,利用多级冷却机构的切换,配合夏季冷却塔集群和冬季冷却塔集群分别在不同冷却回路中的使用,实现区域供冷系统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季节工况下能源站冷却系统的低能耗运行,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模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区域供冷的冷却系统,包括供冷循环单元和冷却水循环单元,其中,供冷循环单元包括:一级冷却机构、二级冷却机构、三级冷却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用户组成的可切换的冷却回路,所述二级冷却机构和三级冷却机构的冷剂通道通分别与双工况制冷机组形成回路;
冷却水循环单元包括:夏季冷却塔集群和冬季冷却塔集群,夏季冷却塔集群与一级冷却机构的冷却水通道形成回路,冬季冷却塔集群与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冷却水通道形成回路。
所述一级冷却机构为基载冷机,二级冷却机构为板式换热器,三级冷却机构为蓄冰池。
所述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基载冷机、板式换热器和蓄冰池与用户组成的三级冷却回路;依次连通的基载冷机、蓄冰池与用户组成的二级冷却回路;基载冷机与用户组成的一级冷却回路;蓄冰池与用户组成的冰块冷却回路,且所述冷却回路通过管道和阀门进行切换。
所述夏季冷却塔集群和冬季冷却塔集群之间通过旁通管连通并形成回路,旁通管上设阀门。
所述夏季冷却塔集群为四台常规横流式并联排布冷却塔。
所述的冬塔集群为四台设有加热系统的横流式并联排布冷却塔。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一级加热器和二级加热器,一级加热器为缠绕于冷却塔外漏管路上的电加热装置,二级加热器为设于冷却塔循环池内的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能恒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能恒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52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