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62068.9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97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浩;寿春晖;纪培栋;周楠栩;邬荣敏;秦刚华;孙士恩;范海东;贺海晏;沈曲;黄超鹏;李晓洁;黄绵吉;金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5/04;F24D17/00;F24D17/02;F24D18/00;F24S20/40;F24S50/00;F24S50/40;F24S80/10;H02J7/35;F24D101/5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制冷剂 水箱 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包括PVT集热系统和热泵供热加热系统;PVT集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集热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连接至集热模块;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风冷换热模块、放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或风冷换热模块连接至放热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还与制冷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用户常年随时用热水、夏季供冷的需求,还解决了冬季集热器可能出现的冻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即PVT技术),通过换热器吸收光伏余热而降低光伏温度,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同时换热器吸收的热量用于生活供暖或热水,实现热电联供。该技术相比传统平板集热器和光伏,单位面积太阳能利用率更高,利用方式更灵活,因此该技术逐渐受到行业重视。PVT技术种类较多,大部分用于产生生活热水,其中包含水工质PVT集热技术和PVT 热泵技术。
水工质PVT集热技术若采用传统铜管管板技术,换热效率较低;若采用铝合金材质换热器,如吹胀板、微型槽道等,虽然换热效率高,但水工质会腐蚀铝合金材质换热器,使用寿命较短;另外在冬季还面临防冻问题。
PVT热泵技术产热效率高,但夏季热需求较小,热泵运行时间短,其余时段发电效率会小于或等于传统光伏,全年发电量增益有限;若通过增加水箱体积来延长热泵运行时间,虽然发电效率会增加,但存在水箱加热时间过长、用户无法随时用热的问题,而且系统耗电量会超过系统光伏发电量,可再生能源比例下降。夏季冷需求较大,现有的技术是另外再匹配一台空调,增加了资金成本,并占用了有限的使用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制冷剂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包括:PVT集热系统、热泵供热加热系统;
PVT集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集热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经过 PVT集热器模块连接至集热模块;
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包括PVT集热器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风冷换热模块、放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经过PVT集热器模块或风冷换热模块连接至放热模块;制冷剂降温降压模块还与制冷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PVT集热系统中的PVT集热器模块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第一PVT集热器和第二PVT集热器,第一PVT集热器和第二PVT集热器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PVT集热器和所述第二PVT集热器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透明保护层、第一EVA胶、光伏电池、第二EVA胶、背板、缓冲层、集热器、保温层和保护层,所述缓冲层采用EVA胶或者导热胶。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器由槽型流道换热器、制冷剂上集管、制冷剂下集管和换热管组成。
槽型流道换热器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槽型流道换热器宽度在10mm以上,高度为2~5mm;每个槽型流道换热器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微型流道,流道宽度为2~6mm,流道高度为0.5~4mm,每个微型流道内包含微型翅片;槽型流道换热器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制冷剂上集管和制冷剂下集管焊接;换热管采用蛇形布置方式,采用焊接或者导热胶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槽型流道换热器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PVT集热系统和热泵供热加热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常年随时用热水、夏季供冷的需求,还解决了冬季集热器可能出现的冻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水箱集热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PVT集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PVT集热器A-A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62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锁相对旋转体的陶瓷纪念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吸附式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