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免擦拭功能的内窥镜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13193.8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66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龙;王伟;耿源源;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威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313 | 分类号: | A61B1/313;A61B1/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倪鹏程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擦拭 功能 内窥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免擦拭功能的内窥镜除雾装置,包括:壳体,其内放置有开口朝上且盛装除雾液的容器;固定架,其底部与容器顶部固定,其底面具有一平台;密封圈,其外壁套顶吸收圈,并置于平台上,其侧壁上开设有轴线槽;刮板圈,其套设在吸收圈顶部,其中部设置供内窥镜穿过的孔体;压紧圈,其固定在刮板圈顶部,并将刮板圈与吸收圈固定连接,压紧圈的顶部与壳体内壁顶部相抵;内窥镜穿过刮板圈的孔体,并将其置于盛装除雾液的容器后拔出,内窥镜上的除雾液被刮板圈的孔体刮下,刮下的液体经密封圈的轴线槽被吸收圈吸收,从而达到清洁内窥镜表面除雾液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雾装置,具体是一种具有免擦拭功能的内窥镜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因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异,在内窥镜镜端容易起雾,致使图像模糊,无法看清目标图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平均15-20min 便会有一次除雾处理,严重影响了手术的质量和手术进程;市场上现有的几种产品均为利用除雾液来实现镜头除雾的目的,而除雾液只需作用在内窥镜的镜头,其他多余部分需要手工擦除,且擦除过程中会增加许多不可控的风险。
综上,如何实现内窥镜的除雾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内窥镜的除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免擦拭功能的内窥镜除雾装置,包括:壳体,其内放置有开口朝上且盛装除雾液的容器;固定架,其底部与容器顶部固定,其底面具有一平台;密封圈,其外壁套顶吸收圈,并置于平台上,其侧壁上开设有轴线槽;刮板圈,其套设在吸收圈顶部,其中部设置供内窥镜穿过的孔体;压紧圈,其固定在刮板圈顶部,并将刮板圈与吸收圈固定连接,压紧圈的顶部与壳体内壁顶部相抵;
在本方案中,密封圈、吸收圈、刮板圈、压紧圈四者相互固定,且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底部以及固定架的平台之间;当内窥镜穿过刮板圈的孔体,并将其置于盛装除雾液的容器后拔出,内窥镜上的除雾液被刮板圈的孔体刮下,刮下的液体经密封圈的轴线槽被吸收圈吸收,从而达到清洁内窥镜表面除雾液的作用。
如何实现密封圈、吸收圈两者的固定,本采用密封圈外壁凸出设置有筋条,吸收圈内壁向内凹设有与筋条配合的凹槽;
这样一来,通过筋条与凹槽的配合实现了吸收圈、密封圈的固定,吸收圈能够从密封圈的一端套设,吸收圈的底部由平台进行限位,从而限制了吸收圈上下的轴向移动以及轴向转动。
为了实现密封圈、刮板圈、压紧圈三者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圈顶部竖直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刮板圈与所述压紧圈底部的定位槽配合连接。
通过定位杆与定位槽的配合,实现了密封圈、压紧圈的配合,由于压紧圈与壳体内壁顶部配合,给予压紧圈一定下压力,从而将刮板圈固定在密封圈、压紧圈两者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免擦拭功能的内窥镜除雾装置,内窥镜穿过刮板圈的孔体,并将其置于盛装除雾液的容器后拔出,内窥镜上的除雾液被刮板圈的孔体刮下,刮下的液体经密封圈的轴线槽被吸收圈吸收,从而达到清洁内窥镜表面除雾液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圈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刮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压紧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威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威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13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截骨器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四通换向阀支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