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13833.5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7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羽廷;吴宜全;夏艺珺;尚文;夏博宇;纪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效 颗粒 吸附 配重 分离 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混合池(I)和反应池(II),所述的混合池(I)和反应池(II)通过底部的流道相连;
所述的混合池(I)侧部分别与污水进水管道(101)、吸附材料进料管道(102)和絮凝剂投加管道(3)相连;
所述的混合池(I)和反应池(II)的底部为微颗粒膨胀床(4),该微颗粒膨胀床(4)下方设有用于微颗粒膨胀床(4)形成的布水机构;
所述的反应池(II)的上方设有用于将处理后污水导出的出水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机构包括位于微颗粒膨胀床(4)下方的布水室(8),所述的微颗粒膨胀床(4)和布水室(8)之间设有用于间隔的承托层(9);
所述的布水室(8)与回流管道相连,该回流管道上设有流化泵(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管道与出水槽(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槽(6)靠近反应池(II)一侧的挡板高度低于反应池(II)中液面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II)上方靠近出水槽(6)的一侧设有浮炭挡板(10),该浮炭挡板(10)的底部向靠近出水槽(6)的一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浮炭挡板(10)穿插在反应池(II)的液面内,浮炭挡板(10)的最高处高于反应池(II)中液面高度,浮炭挡板(10)的最低处高于出水槽(6)靠近反应池(II)一侧的挡板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颗粒膨胀床(4)上方为澄清区(5),该澄清区(5)的顶部靠近混合池(I)的一侧设有浮炭回收器(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池(I)内设有导流筒(2)和/或接触混合器(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颗粒膨胀床(4)内含有配重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效微颗粒吸附及配重分离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装置还包括挂壁式回收器(13),该回收器(13)底部通过配重材料回流管(14)与混合池(I)侧壁相连;
回收器(13)侧上部通过膨胀床材料回流管与混合池(I)或反应池(II)底部相连;所述的膨胀床材料回流管上设有排泥循环泵(12);
所述的回收器(13)顶部设有饱和吸附材料排料管(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138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无菌消毒柜
- 下一篇:一种道路施工用具有自适应调节结构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