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34878.0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92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严宜州;张世平;李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交工程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4 | 代理人: | 齐晨洁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板 表面 应变 测试 保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涉及桩基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包括待检测钢板,所述待检测钢板的外表面粘贴有测试桥路主体,所述测试桥路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检测电缆,所述待检测钢板靠近测试桥路主体的周边固定连接有外护框架,所述外护框架包括直边挡边和直角挡边,所述测试桥路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泡沫金属铜板。通过外护框架的设置,使该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具备了外护框架不会影响待检测钢板应力的检测结果的效果,通过泡沫金属铜板的设置,使该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具备了密封胶不易被磨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桩、钢板桩是工程中常用的桩基础形式,其一般通过冲击、振动或者静压的方式打入土层中,掌握打桩动力荷载或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桩周土阻力的发挥规律是分析桩承载能力、进行桩基设计计算、预测沉桩可行性的关键,土阻力的发挥规律十分复杂,实际工程中一般通过沿桩身多点安装应变传感器获得桩受荷工况下的桩身应变分布数据,从而间接计算相邻应变传感器之间桩段受到的土阻力作用,对于钢管桩、钢板桩这类打入桩,安装于钢板表面的应变传感器除了要承受打桩过程的桩身应力,还要承受水压力和土层的冲击力,因此,必须对应变传感器采取保护措施,隔离水压力和土层冲击力,并耐受打桩动应力,目前,常规的振弦式应变计、电阻式应变计能够通过传感器本身的封装承受一定水压力,但仍需采用外部防护抵抗土层冲击力,而由于封装好的应变计体积较大,其安装支座及外部防护尺寸也相应较大,对应力测点的应力产生一定程度干扰,且整体耐受打桩动应力的能力较差,实际工程应用时往往成活率偏低,同时,能够满足打桩冲击动态响应测试要求的应变计价格昂贵,多点测试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表贴应变测试桥路是钢板自由表面进行动、静态应变测试的常用方法,表贴应变测试桥路体积较小、桥路方式可自由选择、成本相对低廉,但为封装的表贴应变测试桥路无法承受水压力和土层冲击力,将其应用于打入桩桩身应变测试仍需采用合适的保护装饰以及合理的保护方法。
但现有的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外护框架影响待检测钢板应力的检测结果,另一方面密封胶容易被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包括待检测钢板,所述待检测钢板的外表面粘贴有测试桥路主体,所述测试桥路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检测电缆,所述待检测钢板靠近测试桥路主体的周边固定连接有外护框架,所述外护框架包括直边挡边和直角挡边,所述测试桥路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泡沫金属铜板,所述泡沫金属铜板的边角处开设有铜板方槽,所述泡沫金属铜板的内部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待检测钢板靠近泡沫金属铜板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铜板定位套,所述铜板定位套包括压板和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直边挡边与直角挡边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直边挡边与直角挡边均通过一颗沉头螺钉与待检测钢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边挡边与直角挡边之间设置有小间隙,所述直边挡边与直角挡边的外侧均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泡沫金属铜板的长宽尺寸与外护框架的内框长宽尺寸相同,所述泡沫金属铜板的外表面凹陷入外护框架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外表面与泡沫金属铜板的外表面平齐,所述压板的长宽尺寸与铜板方槽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铜板定位套与待检测钢板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待检测钢板靠近外护框架的下方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检测电缆穿过弧形槽。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交工程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中交工程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34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