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浮针扫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37057.2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50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符仲华;邹丽敏;邱文聪;孙君;林荣赞;刘晨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邹丽敏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温宏梅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机 驱动 浮针扫散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浮针扫散器,所述浮针扫散器包括:浮针、浮针卡扣以及音圈电机。所述浮针卡扣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浮针。所述音圈电机与所述顶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电机可作直线往复运动,因此可通过音圈电机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顶板运动,并带动整个浮针卡扣作左右摆动动作,而浮针卡扣上夹持有浮针,因此就可以带动浮针做扫散动作,整个扫散动作都是自动化实现,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可避免因手动操作而产生的影响,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基于音圈电机来驱动的,因此可实现长时间持续以恒定频率进行扫散,且保持扫散速度均匀,以达到更好的扫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浮针扫散器。
背景技术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目前,浮针进针一般通过进针器辅助,进针后取下进针器,医师再手持浮针针柄,以一定的频幅进行扫散。扫散的动作需要轻柔、有节律,且需要医师经理专注,并且扫散动作的时间需要尽量长,因此对医师的操作要求比较高。
由于浮针的操作方式为医师的手动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导致效率不高。并且现有的手动扫散操作受医师的技术、经验水平及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保证扫散操作的标准化,及存在无法量化浮针疗法的刺激量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浮针扫散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进行扫散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导致效率不高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手动扫散操作受医师的技术、经验水平及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保证扫散操作的标准化及量化浮针疗法的刺激量,影响了浮针疗法疗效的一致性,限制了浮针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浮针扫散器,其中,所述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浮针扫散器包括:
浮针;
浮针卡扣,所述浮针卡扣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浮针;
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与所述顶板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音圈电机的直线往复运动驱动所述浮针卡扣左右摆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音圈电机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顶板两侧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铰接;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一弹性件均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铰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为相同结构,均包括夹持前端与夹持后端,所述夹持前端用于夹持所述浮针的针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前端设置有卡合凹槽,所述卡合凹槽与所述针柄卡合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侧压板,所述侧压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顶板两侧的第一侧压板与第二侧压板,所述第一侧压板与所述第二侧压板分别从左右两侧压紧所述浮针的针柄;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顶板以及所述侧压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邹丽敏,未经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邹丽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37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袋装弹簧生产用钢丝绕线架
- 下一篇:音频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