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防脱贴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57610.9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8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00;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张旭华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管防脱贴 | ||
一种引流管防脱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通孔的一侧与垫板固定连接,且垫板侧壁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敷贴本体通孔的另一侧与紧固布的一端为固定连接,且紧固布与第二软胶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换药十分方便,由于软胶与软胶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第二软胶板在紧贴引流管时,即可固定引流管的位置,进而无需借助胶布缠绕在引流管外壁,使得在换药时,只需要打开紧固布,即可对引流口换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防脱贴。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现有的引流管用的防脱贴在使用时,在固定引流管时,将防脱贴粘在引流管上,进而需要将缠绕在引流管的防脱贴,取下才能进行换药,进而十分不便,且现有的防脱贴在使用时,由于对引流口的密封,使得患者引流口周围易感染细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引流管防脱贴。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引流管防脱贴,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防脱贴的换药不便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紧固布、第一软胶板、第二软胶板以及垫板,通过将引流管固定在垫板与第二软胶板之间,通过借助软胶与软胶之间较大的摩擦力,以固定引流管,进而在换药时,只需打开紧固布即可对引流口换药,使得在换药时,十分方便。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流管防脱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通孔的一侧与垫板固定连接,且垫板侧壁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敷贴本体通孔的另一侧与紧固布的一端为固定连接,且紧固布与第二软胶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垫板两侧的敷贴本体与第一软胶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敷贴本体为多层结构,且敷贴本体的最外层为基布层,所述敷贴本体的亲肤层为银离子抗菌层,且在银离子抗菌层的一侧设有胶层,所述银离子抗菌层的另一侧设有透气层。
优选的,所述透气层与基布层之间设有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敷贴本体设有胶层的同一侧设有口字形的止血棉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整个敷贴本体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换药十分方便,由于软胶与软胶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第二软胶板在紧贴引流管时,即可固定引流管的位置,进而无需借助胶布缠绕在引流管外壁,使得在换药时,只需要打开紧固布,即可对引流口换药,而由于银对液体中的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微生物被银吸附后,起呼吸作用的酶就失去功效,微生物就会迅速死亡,进而起到抗菌杀菌的作用,进而避免引流口出现感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引流管防脱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引流管防脱贴中敷贴本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引流管防脱贴中敷贴本体背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敷贴本体;101、基布层;102、防水层;103、透气层;104、银离子抗菌层;105、胶层;2、垫板;3、第一软胶板;4、紧固布;5、第二软胶板;6、止血棉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57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尘气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下一篇:接地电阻在线预警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