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桃园落果的桃红颈天牛诱捕液的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64007.3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钱朗;杨凤英;郝瑞敏;董思佳;关海春;孙晓燕;赵柏霞;张晓莹;张晓松;商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桃园 落果 桃红 天牛 诱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桃园落果的桃红颈天牛诱捕液的诱捕装置,包括桶体和盖体;所述桶体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上开设有有多个预留孔,且每个所述预留孔内均固定设置有一软性单向阻挡装置;所述桶体内壁四周以及底部均粘接有黏虫带;且所述桶体底壁上的所述黏虫带上放置有一挥发瓶;所述挥发瓶内填充有桃园落果桃红颈天牛诱捕液。本实用新型该诱捕装置具有延长引诱时间,增强引诱桃红颈天牛的效果,诱杀率高,特异性强、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对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的桃红颈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可以降低桃红颈天牛的种群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防虫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使用桃园落果的桃红颈天牛诱捕液的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防治桃红颈天牛主要是人工铺杀和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方法复杂,毒性较大,耗时费工,严重污染了环境。且很容易杀伤天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920487.9公开一种防治桃红颈天牛的捕杀工具,包括刚性把手、刚性钩杆以及综合捕杀器或虫卵铲除器,钩杆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综合捕杀器或虫卵铲除器可拆卸连接,其中,综合捕杀器用于钩开树皮、捕杀在树干基部羽化的天牛成虫以及在木栓层、皮层或韧皮部危害的天牛幼虫,虫卵铲除器用于捕杀天牛成虫所产的卵。本实用新型的捕杀工具一体多用,功能全面,能够实现捕捉成虫、击杀卵和初孵幼虫以及钩杀幼虫的多种功能;而且,各部件可拆卸和组装,方便携带,在田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便于灵活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另外,捕杀幼虫和卵时对树体的伤害较小,能最大作用的发挥杀虫效果,但是没有提出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桃园落果桃红颈天牛诱捕液捕获桃红颈天牛的诱捕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桃园落果的桃红颈天牛诱捕液的诱捕装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桃园落果的桃红颈天牛诱捕液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和盖体;所述桶体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盖体上开设有有多个预留孔,且每个所述预留孔内均固定设置有一软性单向阻挡装置;
所述桶体内壁四周以及底部均粘接有黏虫带;且所述桶体底壁上的所述黏虫带上放置有一挥发瓶;
所述挥发瓶内填充有桃园落果桃红颈天牛诱捕液。
优选地,所述桶体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桶体为透明桶体。
优选地,所述盒盖四周设置有防滑螺纹。
优选地,所述黏虫带内表面涂有黏虫剂,且所述黏虫剂厚度为20mm。
优选地,所述黏虫带外表面涂有粘接剂,用于与所述桶体内壁粘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该诱捕装置具有延长引诱时间,增强引诱桃红颈天牛的效果,诱杀率高,特异性强、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对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的桃红颈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可以降低桃红颈天牛的种群数量。本实用新型该装置通过在桶体内设置挥发瓶且在内部填充桃园落果桃红颈天牛诱捕液能够更好的诱获桃红颈天牛;通过设置的软性单向阻挡装置防止桃红颈天牛向外逃离,且通过设置多个软性单向阻挡装置,能够更好的将桃园落果桃红颈天牛诱捕液挥发至桶体外面的空间,从而引诱更好的桃红颈天牛;通过设置透明桶体可以观察诱集桶内中黏虫带粘住的桃红颈天牛数量;黏虫带背部表面上设置有粘胶将黏虫带固定在诱集桶内壁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未经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64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