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变形缝用线管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84033.2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1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高贵州;何乐;王俊杰;赵洪生;曹昭昭;索晨楠;贾子晴;盛君平;邱鼎鹏;闫春贺;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6;H02G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陈自科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变形缝 线管 补偿 装置 | ||
一种建筑变形缝用线管补偿装置,所述线管包括预设于建筑变形缝两侧建筑物内的第一暗配线管和第二暗配线管,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内外同心布置的伸缩体和支撑体,所述伸缩体的两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暗配线管和第二暗配线管可拆卸式组装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体相连,第二连接部可相对支撑体做纵向伸缩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对变形缝伸缩沉降进行补偿,防止外力破坏,方便后期的穿线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变形缝使用的补偿装置,尤其一种建筑变形缝用线管补偿装置,属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其解决办法之一是,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过缝处理就是电气管线等穿过建筑变形缝时需采取的补偿措施。目前,电气过变形缝的主要形式和处理方法之一是使用线管,即:在变形缝的两边分别设置接线盒(过路盒),连接两只接线盒的线管采用金属软管并预留适当余量。因金属软管硬度偏低、形状弯弯曲曲、穿线不通顺,导致后期的穿线施工难度增大,且在穿线施工过程中易对金属软管及连接端子造成损坏,同时金属软管容易被变形缝上方坠落的杂物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变形缝用线管补偿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变形缝伸缩沉降进行补偿,防止外力破坏,方便后期的穿线施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变形缝用线管补偿装置,所述线管包括预设于建筑变形缝两侧建筑物内的第一暗配线管和第二暗配线管,所述补偿装置包括内外同心布置的伸缩体和支撑体,所述伸缩体的两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暗配线管和第二暗配线管可拆卸式组装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体相连,第二连接部可相对支撑体做纵向伸缩运动。
可选的,所述伸缩体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保持所述伸缩体的走向处于水平状态且不干涉相对的纵向伸缩运动。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选用耐火胶圈。
可选的,所述伸缩体采用钢丝缠绕而成的金属软管。
可选的,所述支撑体选用钢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为固定螺母。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为活动螺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伸缩体两端的连接部与建筑内的第一暗配线管和第二暗配线管进行连通,通过伸缩体可以在支撑体内自由伸缩,有效的保证了线管伸缩补偿量,通过支撑体可以对变形缝处的伸缩体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了变形缝上方坠落杂物对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补偿装置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补偿装置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的内部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补偿装置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的内部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补偿装置,11、伸缩体,12、支撑体,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3、弹性件,2、线管,21、第一暗配线管,22、第二暗配线管,3、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84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