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打印多层异质结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00164.5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0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波;范鹏元;谭划;刘凯;马伟刚;郭新;肖建中;张顺平;张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G4/20 | 分类号: | H01G4/20;H01G4/224;H01G4/0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多层 结构 介质 复合 陶瓷 块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3D打印多层异质结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包括至少两层BNT‑SBT膜层,每层BNT‑SBT膜层被固化成型;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内置在两层BNT‑SBT膜层之间;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每层BNT‑SBT膜层的外侧表面层上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相对密度高、质量好,并且击穿场强高,储能密度大。可防止BNT‑SBT膜层的外侧表面层受到刮伤或碰撞等伤害,而且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通过该耐热层可减少高温热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微波通信,高频逆变器和脉冲电源系统等领域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例如环境友好型的高性能的多层异质结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具体是一种3D打印多层异质结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2-2复合陶瓷的工艺可以实现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的协同增加,但是由于流延成型的工艺要求导致陶瓷材料在烧结后致密度较低,导致储能密度较低。同时,该储能陶瓷由于强度低,往往容易被外物刮伤造成失效,而且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多层异质结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D打印多层异质结构介质储能复合陶瓷块体,包括:
至少两层BNT-SBT膜层,每层BNT-SBT膜层被固化成型;
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内置在两层BNT-SBT膜层之间;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每层BNT-SBT膜层的外侧表面层上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与每层BNT-SBT膜层贴合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每层BNT-SBT膜层上设置有与连接端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连接端嵌入对应的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包括硬化层、防刻层以及防裂层;
所述连接端位于硬化层上,所述防裂层设置在硬化层的表面层上,所述防刻层设置在防裂层的表面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裂层由双层的金属膜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硬化层为涂布PET硬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热层包括Al2O3-SiO2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l2O3-SiO2膜层的厚度范围区间为10~3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热层还包括导热层、存热层及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与存热层的相对表面层连接,所述存热层与导热层的另一表面层连接;
所述导热层与BNT-SBT膜层的表面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层所述BNT-SBT膜层的厚度范围区间为10~3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不仅相对密度高、质量好,并且击穿场强高,储能密度大。可防止BNT-SBT膜层的外侧表面层受到刮伤或碰撞等伤害,而且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通过该耐热层可减少高温热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耐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001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冻陶瓷流延机
- 下一篇:一种公路桥梁基桩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