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墩柱模板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02416.8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29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钟爽;李建;王铁;万小凤;胡志海;邓委;杨光;张振鹏;黄喆锐;苑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李丹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模板 拆卸 装置 | ||
一种桥梁墩柱模板拆卸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设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可伸缩结构,以及设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撑开机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对面上均设有通长滑槽,撑开机构包括多个调节结构,每个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铰接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部和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口,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设置并通过铰接件贯穿连接槽口铰接,相邻两个调节结构通过铰接件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槽口铰接,撑开机构一侧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铰接,撑开机构上设有滑轮,滑轮在滑槽内滑动连接,从而方便对桥梁墩柱模板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墩柱模板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墩柱大多为采用钢模板施工方法浇筑的立方体柱状结构,在立方体的四条竖向棱边位置处设置圆弧倒角,使用的模具通常采用四块模板拼接为一个具有桥梁墩柱的空心结构,使用的四块模板相对位置的两块形状完全相同,其中两块为平面结构,另外两块则为具有圆弧拐角的结构,在墩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会挤压钢模板,平面结构的两块模板较容易拆除,而具有圆弧拐角结构的两块模板的圆弧部位收到混凝土挤压后,导致这两块模板拆除时施工难度大,实际施工时,拆除具有圆弧拐角结构的两块模板的方法是人工采用铁锤锤击钢模板方式拆除钢模板,但是,该方法拆除钢模板时因桥梁墩柱模板受力不均匀极易破坏墩柱表面平整度,影响墩柱美观,而且施工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墩柱模板拆卸装置,要解决拆除桥梁墩柱模板时因桥梁墩柱模板受力不均匀极易破坏墩柱表面平整度,影响墩柱美观,而且施工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墩柱模板拆卸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设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可伸缩结构,以及设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撑开机构,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对面上均设有通长滑槽,所述可伸缩结构两端固定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对面上,所述撑开机构包括多个调节结构,每个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铰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部和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口,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设置并通过铰接件贯穿连接槽口铰接,相邻两个所述调节结构通过铰接件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槽口铰接,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在相同方向的一端端部均设有连接轴,所述撑开机构一侧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的连接轴铰接,所述撑开机构上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滑槽内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调节结构的铰接部位均设有安装轴,所述滑轮安装在安装轴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件包括转动轴和位于转动轴两端的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通过轴承套接在转动轴上的套接环,以及连接在转动轴端部的螺栓。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栓在通孔内与转动轴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结构为千斤顶或电动推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均为大小相同的条状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撑开机构,多个滑轮和支撑杆对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形成多个支撑点,撑开机构上的多个支撑点同时对两块墩柱模板进行撑压,使得撑开机构对两块墩柱模板施加的挤压力较为均匀,同时拆除两块墩柱模板,当撑开机构被挤压撑开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绕着铰接件转动,其向两端同时张开,对两块墩柱模板施加的挤压力相同,拆除效率较高,拆除效果好;滑轮设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外侧,当可伸缩结构伸长时,撑开机构的高度会降低,滚轮可沿着滑轨滑动,避免出现卡滞现象,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02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循环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铝箔盒生产线的铝箔盒自动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