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环保涤纶加弹丝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10121.5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39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顾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忆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2G3/32;D02G3/36;D02G3/28;D02G3/26;D02G3/22;D02G3/3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丁鹏 |
地址: | 3144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环保 涤纶 加弹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环保涤纶加弹丝。本实用新型包括:芯纱、再生涤纶短纤维及包覆纱,所述包覆纱呈螺旋状缠绕在芯纱的四周形成股线。所述芯纱包括一根再生涤纶长丝及一根涤纶低弹丝,所述再生涤纶长丝和涤纶低弹丝加捻而成;所述芯纱的外部且包覆纱的内部填充包覆有再生涤纶短纤维;所述包覆纱包括间隔设置的纤维素纤维、碳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股线的外围还钩编有一层包覆线,所述的包覆线为蛋白纤维纱线。芯纱具有高强、环保的特点;再生涤纶短纤维填充了芯纱之间的孔隙,进一步加强了涤纶丝整体的受力强度;股线增强了涤纶丝整体的可降解性能及强度,满足了涤纶加弹丝的环保要求;采用钩编将包覆线与纱线固定连接,安全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加弹丝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环保涤纶加弹丝。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生产衣服的面料一般由一种材质制成,特点也比较单一,造成面料柔软和透气等特点不可兼得,经过多次使用或洗涤后容易变型,也有一部分面料为了保持衣服的衣型而采用化学物质,导致面料上容易残留化学物质,这将大大降低了穿着衣服的舒适度。目前现有技术当中,纱线结构上的缺点还有纱线制品往往采用绞合结构,表面粗糙,影响舒适度。涤纶加弹丝作为人们常用的选择纱线之一,人们对它有了更多的期待,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具有强度高、环保、使用舒适的涤纶加弹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环保涤纶加弹丝,具有强度高、环保、手感柔软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环保涤纶加弹丝,包括,芯纱、再生涤纶短纤维及包覆纱,所述包覆纱呈螺旋状缠绕在芯纱的四周形成股线。
所述芯纱包括一根再生涤纶长丝及一根涤纶低弹丝,所述再生涤纶长丝和涤纶低弹丝加捻缠绕在一起;
所述芯纱的外部且包覆纱的内部填充包覆有再生涤纶短纤维;
所述包覆纱包括间隔设置的纤维素纤维、碳纤维和聚乳酸纤维;
所述股线的外围还钩编有一层包覆线,所述的包覆线为蛋白纤维纱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涤纶低弹丝的纤度为10dtex-20dtex、纤维断裂强度为2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50%,具有一般涤纶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热定型性优异、回弹性能好、耐热性、耐光性、耐腐蚀性强、易洗快干等特点外,还具有膨松性高、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光泽柔和等特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股线的捻向为“SZ”,且股线的捻度为50T/m-280T/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纤维素纤维、碳纤维和聚乳酸纤维设置有两组,进一步增强纱线的环保性能及强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包覆线为牛奶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中的任一种,使得纱线具有很好的柔顺触感,并且视觉上柔和、有光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涤纶低弹丝结构合理,芯纱利用再生涤纶长丝与涤纶低弹丝的加捻设计作为涤纶丝主体,不仅满足了纱线的强度使用要求,还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再生涤纶短纤维填充了芯纱之间的孔隙,进一步加强了涤纶丝整体的受力强度;包覆纱与芯纱组合形成的股线,增强了涤纶丝整体的可降解性能及强度,满足了涤纶加弹丝的环保要求;采用钩编将包覆线与纱线固定连接,从而形成特殊的多空隙结构,使得整个纤维安全环保,从而提高了面料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忆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忆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10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