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27128.8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0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路锦春;路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锦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线制 消防 总线 极性 转换 电路 | ||
本申请公开了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二极管、电源输出端正极和电源输出端负极;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出端负极连接,第一MOS管的的漏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的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解决了消防施工布线的时候,容易接错线的极性的问题,允许无极性连接,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产品隐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两线制的消防总线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消防系统普遍使用二总线(指供电线和信号线共用的连线形式)作为消防线路,二总线往往包括主线路和分支线路,其中,主线路连接消防控制器,分支线路连接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检测设备,为保证各检测设备之间以及消防控制器与检测设备之间能够独立工作,通常在主线路和分支线路之间安装总线隔离器以避免支路设备出现过流或短路时影响到主线路上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
但是消防使用直流电供电的用电装置、电池以及各种设备的串行数据通信的输入极性都是固定的,输入接线必须严格按照用电装置的输入正负极性定义来接入直流电源,如果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与用电设备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反接,则会导致外接器件得不到正常供电,甚至会对电池、电源或者外接器件造成严重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解决了消防施工布线的时候,容易接错线的极性的问题,允许无极性连接,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产品隐患。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二极管、电源输出端正极和电源输出端负极;
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
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出端负极连接,第一MOS管的的漏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
所述的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的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设置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在电路中通过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的导通与截止,以此来实现电源极性的自动转换,使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可以适应性任意连接,保障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用电设备和电源损坏。在消防施工布线的时候,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产品隐患。且整个电路结构设计简单,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包括双向瞬变二极管,所述双向瞬变二极管的第一端对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所述双向瞬变二极管的第二端对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双向瞬变二极管两端并联在两个电源输入端上,其主要用于电源和信号电路的保护,适用于本申请的两线制消防总线无极性转换电路,并起到防静电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一电阻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电阻两端并联有第十四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十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通过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两端并联有第二十二电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二极管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输出端正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锦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锦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27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