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2295.8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07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杨理华;张鑫;艾夏禹;刘丽滨;张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B63H2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许姣 |
地址: | 26602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变气隙 电磁 吸振器 推进 装置 | ||
1.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尾部推力轴承(6)支撑的推进轴系(7)以及安装在所述尾部推力轴承(6)上的两个以上电磁吸振器(17);
所述尾部推力轴承(6)刚性固接在船壳体结构上;
至少一个所述电磁吸振器(17)的轴向与所述尾部推力轴承(6)的轴向平行;
至少一个所述电磁吸振器(17)的轴向与所述尾部推力轴承(6)的径向平行;
所述电磁吸振器(17)包括:动子、定子和线圈(13),
所述定子同轴套装在动子外部,所述线圈(13)位于所述定子中心的内凹环形面内;所述定子内圆周面与动子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为气隙;所述动子包括:动子铁芯(15);定子包括:上定子铁芯(16)、上永磁体(10)、下永磁体(11)、下定子铁芯(12)和C型铁芯(14);
所述上定子铁芯(16)与动子外圆周面之间的气隙宽度从上往下递增,所述下定子铁芯(12)与动子外圆周面之间的气隙宽度从上往下递减;所述C型铁芯(14)上端与动子外圆周面之间的气隙宽度从上往下递减,下端与动子外圆周面之间的气隙宽度从上往下递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铁芯(14)为具有中心通孔且内圆周面具有环形凹槽的环形结构,所述动子铁芯(15)外圆周面与C型铁芯(14)上的环形凹槽对应的位置也具有环形凹槽;所述上永磁体(10)和上定子铁芯(16)均为具有中心孔的圆盘结构,依次层叠在C型铁芯(14)上端面;所述永磁体(11)和下定子铁芯(12)均为具有中心孔的圆盘结构,依次层叠在C型铁芯(14)下端面,且上下永磁体磁极对称分布;所述线圈(13)设置在C型铁芯(14)的环形凹槽内;
所述上定子铁芯(16)的内圆周面为上窄下宽的圆台面,所述下定子铁芯(12)的内圆周面为上宽下窄的圆台面;所述C型铁芯(14)上端中心孔的内圆周面为上宽下窄的圆台面;下端中心孔的内圆周面为上窄下宽的圆台面;四个所述圆台面母线角度大小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五个电磁吸振器(17);其中四个所述电磁吸振器(17)设置在尾部推力轴承(6)一端的端面上,且沿所述尾部推力轴承(6)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另一个电磁吸振器(17)设置在尾部推力轴承(6)的顶部,且该电磁吸振器(17)的轴向沿竖直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9)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弹性联轴器(5)与一端支撑在尾部推力轴承(6)上的推进轴系(7)相连,所述推进轴系(7)的另一端与螺旋桨(8)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定子铁芯(16)的内圆周面具有内倒角,使其内圆周面为上窄下宽的圆台面;
所述下定子铁芯(12)的内圆周面具有内倒角,使其内圆周面为上宽下窄的圆台面;
所述C型铁芯(14)内圆周面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外倒角,使其上端中心孔内圆周面呈上宽下窄的圆台面;下端的中心孔内圆周面呈上窄下宽的圆台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变气隙电磁吸振器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9)和尾部推力轴承(6)均刚性固接在舰船轮机舱室内部的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22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医用设备便携装置
- 下一篇: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