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小蠹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4169.6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6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路广亮;高磊;孙荣华;孙雪婷;罗卿权;王凤;李跃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2002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蠹虫 诱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小蠹虫诱捕器,包括诱捕瓶,诱捕瓶一侧设有多个长条形的诱捕孔,还设有集虫瓶,集虫瓶与诱捕瓶下端连接,诱捕瓶的诱捕孔下方还设有朝下方向倾斜的挡虫板,挡虫板一端与诱捕瓶一侧内壁连接,挡虫板另一端靠近诱捕瓶另一侧内壁且与诱捕瓶另一侧内壁之间留有距离。倾斜的挡虫板与诱捕瓶形成挡虫的结构,小蠹虫无法再回到诱捕瓶上方,诱捕瓶会进入到集虫瓶内部,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快速简单,便于大量推广;诱集小蠹的效果理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蠹虫简易诱捕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简易小蠹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小蠹虫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枝小蠹、材小蠹、齿小蠹等小蠹类害虫在园林上为害愈发普遍。由于小蠹虫在植物枝干内部活动,生活较为隐蔽,因此对小蠹虫的监测和防治难度较大。小蠹虫羽化后会转移到植物体外活动,在小蠹成虫短暂暴露于植物外的一段时间,使用诱捕器诱捕,是监测和防治小蠹虫的常用手段,通过合理使用诱捕器,和了解监测范围内小蠹发生的种类和小蠹成虫羽化规律等信息,利用诱捕器诱杀小蠹成虫,可以较低小蠹繁殖率,有效减少小蠹产卵量,降低幼虫虫口密度。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较多的诱捕器种类,但是大部分的小蠹虫诱捕器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小蠹虫诱捕器,解决国内外已经研发出较多的诱捕器种类,但是大部分的小蠹虫诱捕器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简易小蠹虫诱捕器,包括诱捕瓶,诱捕瓶一侧设有多个长条形的诱捕孔,还设有集虫瓶,集虫瓶与诱捕瓶下端连接,诱捕瓶的诱捕孔下方还设有朝下方向倾斜的挡虫板,挡虫板一端与诱捕瓶一侧内壁连接,挡虫板另一端靠近诱捕瓶另一侧内壁且与诱捕瓶另一侧内壁之间留有距离。
优选方案中,诱捕瓶上还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安装杆,安装杆下端设有诱虫网瓶,诱虫网瓶内部用于放置诱虫药。
优选方案中,诱虫网瓶与安装杆卡接或者螺纹连接。
优选方案中,诱捕孔开口呈锐角,诱捕孔开口从外部延伸到内部开口的角度越来越小。
优选方案中,诱捕孔内部两侧还设有随诱捕孔开口延伸的橡胶片,诱捕孔内部两侧的橡胶片形成止回口结构。
优选方案中,盖板上还设有挂钩。
优选方案中,诱捕瓶下端设有锥形的锥形斗,集虫瓶与诱捕瓶下端的锥形斗卡接或者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小蠹虫诱捕器,诱捕瓶挂在树上或者其他的可以挂取的位置,小蠹虫从诱捕孔进入到诱捕瓶内部,由于诱捕瓶底部为倾斜的挡虫板,小蠹虫从挡虫板滑落到集虫瓶内部,倾斜的挡虫板与诱捕瓶形成挡虫的结构,小蠹虫无法再回到诱捕瓶上方,诱捕瓶会进入到集虫瓶内部,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快速简单,便于大量推广;诱集小蠹的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侧视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诱捕孔复审剖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视拆解结构图;
图中:诱捕瓶1;诱捕孔2;盖板3;挂钩4;锥形斗5;集虫瓶6;挡虫板7;诱虫网瓶8;安装杆9;橡胶片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未经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4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电系统及其充电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双转轴开盖的TWS蓝牙耳机充电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