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烘干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的掺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77620.6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1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钟;王云飞;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K1/00 | 分类号: | F23K1/00;F23K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芳芳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烘干 电煤掺烧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的掺配系统。其技术方案是:一次掺配装置的下设有运输工具,煤泥仓的下端连接煤泥给煤机,煤泥仓的一侧设有电煤仓,电煤仓的下端连接电煤给煤机,煤泥给煤机的下端连接到二次掺配装置,电煤给煤机的下端出口连接第二进口,二次掺配装置的出口连接制粉系统的进口端,制粉系统的出口端连接电厂锅炉。有益效果是:通过一次掺配后的煤泥颗粒度提高,避免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大颗粒煤块的冲刷作用避免了煤泥在输送设备上的粘附,通过二次掺配进一步提高煤泥掺配后的均匀性,掺配后的煤泥含水率在8%左右,对电厂的制粉系统、电厂锅炉、烟气净化系统不产生负面影响,电厂发电效率和烟气排放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干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的掺配系统。
背景技术
煤泥具有持水性强、含水率高(25%~30%),高粘性、高灰分、低热值等诸多不利条件,很难实现工业应用,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煤泥烘干后可以供工业锅炉使用,也可作为添加原料,提高砖的硬度和强度、改善水泥性能。但目前由于环保因素,控制散煤使用和禁止使用燃煤作热源烘干煤泥,大量煤泥堆放占地。煤泥“遇水即流失、风干即飞扬”,形成了新的环境污染。
烟气直接接触式烘干煤泥效率高,但基于安全等因素对烟气的氧含量和温度品质要求高,热源难找。有些地方采用电厂乏蒸汽间接式换热烘干煤泥,不仅热效率低,而且浪费了高品质的蒸汽资源。目前,一些地区开始直接将湿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煤泥中大量的水份蒸发,降低了电厂锅炉效率、恶化锅炉运行参数和锅炉烟气净化效果。
我国煤矿瓦斯氧化技术和装备日益成熟,瓦斯氧化炉将原对空排放的低浓度瓦斯进行氧化,产出无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的热烟气,作为烘干煤泥的热源,并配合“一种降低瓦斯氧化炉烘干煤泥热风含氧量的装置与方法ZL 202010085891.0”发明专利技术,可安全环保地实现煤泥烘干。烘干后的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利用大型火力电厂的烟气超低排放系统,实现煤泥的高效清洁利用。为顺利实现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避免湿煤泥掺烧发电带来的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烘干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的掺配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烘干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的掺配系统,一次掺配后的煤泥颗粒度提高,避免输送过程中的扬尘,二次掺配进一步提高煤泥掺配后的均匀性,对制粉系统、电厂锅炉、烟气净化系统不产生负面影响,电厂发电效率和烟气排放得到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烘干煤泥与电煤掺烧发电的掺配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一次掺配装置(1)、运输工具(2)、煤泥仓(3)、电煤仓(4)、电煤给煤机(5)、煤泥给煤机(6)、二次掺配装置(8)、制粉系统(9)、电厂锅炉(10),所述一次掺配装置(1)的下方设有运输工具(2),运输工具(2)经道路至煤泥仓(3),所述煤泥仓(3)的下端连接煤泥给煤机(6),所述煤泥仓(3)的一侧设有电煤仓(4),所述电煤仓(4)的下端连接电煤给煤机(5),所述煤泥给煤机(6)的下端出口连接到二次掺配装置(8)的第一进口,所述电煤给煤机(5)的下端出口连接到二次掺配装置(8)的第二进口,所述二次掺配装置(8)的出口连接制粉系统(9)的进口端,所述制粉系统(9)的出口端连接电厂锅炉(10)。
优选的,上述煤泥给煤机(6)与电煤给煤机(5)并联设置配煤控制器(7)。
优选的,上述的煤泥给煤机(6)与电煤给煤机(5)分别采用叶轮旋转式结构。
优选的,上述的一次掺配装置(1)包括罐体(1.1)、搅拌杆(1.2)、电机(1.3)、第一进料筒(1.4)、第二进料筒(1.5)、出料口(1.6)、轴承(1.7)、横向连接杆(1.8)、纵向支撑杆(1.9),所述罐体(1.1)的顶部安装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减速装置连接到搅拌杆(1.2),所述罐体(1.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料筒(1.4),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料筒(1.5),在罐体(1.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77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一体化反应盘装置
- 下一篇:种子选育培养补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