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87477.9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2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雄;陈宝玉;杨涛;胡月明;严道静;项文琪;朱静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3/04;E03F5/10;E03F5/0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赵龙骧 |
地址: | 430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简易 生活 垃圾 填埋场 渗沥液 收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收集系统,该系统位于垃圾坝内侧,包括侧壁开孔的渗沥液收集井、井盖、插入井盖中的填埋气体排放管、与渗沥液收集井底部连通的渗沥液收集渠、沿渗沥液收集井外壁和渗沥液收集渠顶板布置的碎石滤料,所述碎石滤料使用无纺土工布包裹,所述碎石滤料外为垃圾堆体,所述渗沥液收集井周围的碎石滤料和垃圾堆体的顶部设置有封场覆盖结构,所述渗沥液收集渠为顶板开孔的闭合框架结构,并沿着垃圾坝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沥液收集渠靠近垃圾坝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渗沥液导排管,所述渗沥液导排管穿过垃圾坝将渗沥液排出。本实用新型施工工期短、开挖范围少、可最大程度地收集渗沥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指由于场地建设之初未对垃圾堆场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只是进行简易填埋作业。垃圾由于缺乏完整的水、气污染阻隔措施,填埋气无组织释放,垃圾沥沥液渗漏,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存在安全隐患。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消除环境污染,美化市容市貌,改善投资环境,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和终场处置工程建设已迫在眉睫。
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一般未设渗沥液导排系统,垃圾堆体顶部只采用建筑垃圾做简单覆盖,下雨时,从填埋场中渗出的垃圾渗沥液和地表雨水混合后漫流,部分水甚至随明沟进入堆场旁边农田灌溉系统,引起附近庄稼枯黄坏死。因实施渗沥液收集系统,需开挖现状垃圾堆体,如渗沥液收集系统结构复杂,开挖回填方量大,势必会造成施工周期长,投资高,同时会增加施工风险,而且现有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对渗沥液收集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工期短、开挖范围少、可最大程度地收集渗沥液的渗沥液收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收集系统,该系统位于垃圾坝内侧,包括侧壁开孔的渗沥液收集井、井盖,还包括插入井盖中的填埋气体排放管、与渗沥液收集井底部连通的渗沥液收集渠、沿渗沥液收集井外壁和渗沥液收集渠顶板布置的碎石滤料,所述碎石滤料使用无纺土工布包裹,所述碎石滤料外为垃圾堆体,所述渗沥液收集井周围的碎石滤料和垃圾堆体的顶部设置有封场覆盖结构,所述渗沥液收集渠为顶板开孔的闭合框架结构,并沿着垃圾坝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沥液收集渠靠近垃圾坝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渗沥液导排管,所述渗沥液导排管穿过垃圾坝将渗沥液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渗沥液收集渠底部设置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设置有两侧坡向渗沥液导排管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渗沥液导排管的管内底与找平层最低处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渗沥液导排管外套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和渗沥液导排管之间的缝隙用素砼填实。
进一步地,所述钢套管与渗沥液收集渠相接处采用钢性防水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渗沥液导排管非水平布置,布置方向为由渗沥液收集渠坡向垃圾坝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滤料用铁丝网定型,铁丝网的孔径小于碎石滤料的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井盖上方覆盖有黏土,黏土与封场覆盖结构坡度一致,高程顺接。
进一步地,所述填埋气体排放管由一根直管和两个90°弯头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填埋气体排放管上设有检测取样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渗沥液收集渠和渗沥液收集井均可预制,施工期间开挖范围小,垃圾堆体的开挖回填方量较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施工安全,施工工期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87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