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打码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87867.6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3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32 | 分类号: | B41J2/32;B41J33/14;B41J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式打码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式打码机,属于打码机技术领域,当前包装机用于安装赋码设备的工位普遍适应于墨轮打码机的安装,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高解析的智能色带打码机则安装困难,会面临:质量过大,包装机无合适支撑件;体积过大,无足够的空间安装。本发明包括机箱壳,机箱壳上设有屏幕,有碳带RFID标签识别器,整机质量更低体积更小,并且固定机器的相关螺丝孔,同墨轮打码机固定孔位一致,非常适应存量巨大的墨轮打码机直接升级,可以充分利旧墨轮打码机的支架,并且整机成本同墨轮等打码机也较为接近,但是打印质量及相关功能有着质的飞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式打码机。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已有高解析的智能色带打码机,基本都是全金属结构,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机,并且使用了复杂的控制技术,需要更高性能的处理器,使机器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并且整机质量较大,需要较为坚固的定制固定支架,进一步增加了客户安装成本,大量的存量包装机都是使用墨轮打码机,墨轮打码机的质量及体积均比当前主流的高解析智能打码机小很多,客户更为普遍的需求是对墨轮打码机进行同级别升级,而当前已存的高端智能打码机对于这些场景则有些能力过剩,并且包装机用于安装打码机的工位适应墨轮的安装,而高解析的智能色带打码机则安装困难,会面临:质量过大,包装机无合适支撑件;体积过大,无合适空间安装。墨轮打码机不可打印实时可变编码,无法适应当前一物一码产品追溯的需求,并且打印内容清晰度较低,不耐刮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连续式打码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打码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式打码机,包括机箱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上固定设有屏幕,所述机箱壳上方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机箱壳上固定安装有机头壳体,所述机箱壳上转动安装有放卷轴组件、测速轴、张力轴、以及收卷轴组件,所述放卷轴组件、测速轴、收卷轴组件以及张力轴上传送有色带,色带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箱壳呈L形,所述屏幕下端处设置有RFID阅读器,所述屏幕上设置有按键区,所述橡胶辊设于色带底端,且所述橡胶辊外表面在打印时会贴合连接色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卷轴组件内设置有放卷轴,所述放卷轴转动安装于机箱壳内,所述放卷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机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卷轴组件内设置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转动安装于机箱壳内,所述收卷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机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头壳体内安装有打印机头,所述打印机头侧方安装有剥离轴,所述打印机头下方贴合色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张力轴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机箱壳上且穿过固定座连接到机箱壳内部应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整机质量更低体积更小,并且固定机器的相关螺丝孔,同墨轮打码机一致,非常适应存量巨大的墨轮打码机直接升级,可以充分利旧墨轮打码机的支架,并且整机成本同低端的墨轮等打码机也较为接近,但是打印质量及相关功能有着质的飞跃,通过色带替代墨轮,并配合橡胶辊实现打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张力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与橡胶辊配合示意图。
图中:1、机箱壳;11、屏幕;111、按键区;12、安装孔;13、橡胶辊;2、放卷轴组件;21、放卷轴;3、测速轴;4、机头壳体;41、打印机头;5、收卷轴组件;51、收卷轴;6、色带;7、张力轴;8、剥离轴;9、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中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87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