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光小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88963.2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84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邹诚;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晶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S41/40;F21S41/30;F21S45/47;F21S41/141;F21S41/148;F21Y115/10;F21W102/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光小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光小模组,包括散热主体,散热主体的其中一端设有散热组件,散热主体上设有与散热组件连接的安装平台,下方设有下盖,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安装平台上下两侧的近光模组和远光模组、位于安装平台上且与近光模组的出光口对应的遮光片、以及位于散热主体远离散热组件的透镜,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光源和与近光LED光源对应的近光反光碗,远光模组包括远光LED光源和与远光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安装平台与远光模组对应的一面设有光路转折件安装面,光路转折件安装于光路转折件安装面上,远光LED光源设于下盖上。该双光小模组不仅体积小,不会卡机和产生额外的热量,且近光LED光源和远光LED光源单独散热,互不影响,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光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成本低以及寿命长等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节能灯,成为一种通用的照明光源。
现有的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通常包括近光LED光源模组、远光LED光源模组、遮光片和透镜单元,近光LED光源模组和远光LED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遮光片进行切换,该遮光片通常采用电磁铁制成,而采用电磁铁不仅消耗了电功率,浪费了能量,且机械变光机构容易造成卡机等故障。为了提高光收集效率,远、近光LED光源模组在垂直方向的间距不能太大,从而导致远、近光LED光源模组之间的散热基板的厚度受到限制,这也影响了前照灯的散热效果,最终将会导致车灯温度升高,降低其使用寿命。此外,由于LED光源存在一定的厚度(通常为1-2mm),且中间还要留出空间给散热基板,因此,两个LED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之间必然存在着较大的间距(通常为5-7mm),导致系统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体积小、散热速度快、能量耗费少且不会产生卡机现象的双光小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光小模组,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的其中一端设有散热组件,散热主体上设有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的安装平台,下方设有下盖,还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下两侧的近光模组和远光模组、位于所述安装平台上且与近光模组的出光口对应的遮光片、以及位于所述散热主体远离散热组件的透镜,所述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光源和与所述近光LED光源对应的近光反光碗,所述远光模组包括远光LED光源和与所述远光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件,所述安装平台与远光模组对应的一面设有光路转折件安装面,所述光路转折件安装于所述光路转折件安装面上,所述远光LED光源设于所述下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片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反射区,下表面设有第二反射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均镀设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片的两端压设于近光反光碗出光口一侧的底部,所述近光反光碗、遮光片和安装平台上设有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安装平台与遮光片的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对应的部位镂空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片靠近透镜的一侧呈弧形结构,且弧线中心与所述透镜的焦点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光路转折件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与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发光面的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光路转折件为透明多面体,所述入射面呈凹槽状,所述远光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所述入射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入射面为由多段线旋转而成的旋转曲面,所述多段线包括位于中间的曲线和位于两侧的直线,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为全内反射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平台异于近光模组的一面设有限位槽,部分所述光路转折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有安装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晶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晶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88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功能压力平衡阀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带产品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