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27735.1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0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远;官雅茹;施展;王久龙;冯伯媛;徐赵鹏;刘巍;张岩峰;宋晓丽;关慧;赵佳绩;李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陈晖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天然气 分布式 能源 余热 利用 换热站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包括供热端、吸收式热泵2、板式换热器3、用热端、及管线组;通过供热端、吸收式热泵、板式换热器、用热端、及管线组形成三个换热循环组,第一换热循环组、第二换热循环组及第三换热循环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通过合理的管线工艺布置,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余热对吸收式热泵进行补燃,也充分利用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余热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及用户末端提供热量,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效果,应用后有效地减少了天然气消耗量,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显示,近五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天然气探明新增地质储量1.29万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保持高峰水平。“十三五”时期国内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量超百亿立方米,年均增长7.4%。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579亿立方米,增幅达43%。然而,每到冬季“气荒”现象时常出现,还是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可以降低天然气的消耗量,有效解决“气荒”问题。
余热资源从其来源可分高温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气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余热和废料余热等六种类型。其中高温烟气余热数量大,分布广,如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力等行业的各种冶炼炉、加热炉中、内燃机中,且回收容易,因此高温烟气余热约占余热资源总量的50%左右,且回收容易。目前,烟气余热温度可达120-80℃,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可以有效减少天然气消耗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以达到最大限度回收天然气余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包括供热端、吸收式热泵、板式换热器、用热端、及管线组;通过供热端、吸收式热泵、板式换热器、用热端、及管线组形成三个换热循环组,第一换热循环组、第二换热循环组及第三换热循环组;
所述用热端包括末端用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
所述供热端包括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端和高温供水端;
所述管线组包括长输高温供水管线、长输高温回水管线、第一输送管线、第二输送管线、第三输送管线、第四输送管线、第五输送管线、一次高温供水管线及一次高温回水管线;
所述第一换热循环组为:高温供水端通过长输高温供水管线与吸收式热泵连通,吸收式热泵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板式换热器连通,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三输送管线与吸收热泵连通,吸收式热泵通过第五输送管线、长输高温回水管线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循环组为:末端用户与一次高温回水管线连通,所述一次高温回水管线与板式换热器连通,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一次高温供水管线连接,一次高温供水管线与末端用户连通;
所述第三换热循环组为:一次高温回水管线上还设有第一回水支路,第一回水支路与吸收式热泵连接,吸收式热泵通过第四输送管线与一次高温供水管线连接;其中吸收式热泵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式热泵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端连通具体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端通过烟气余热传输管线与吸收式热泵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还通过烟气回收管线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囱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换热站系统,通过合理的管线工艺布置,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余热对吸收式热泵进行补燃,也充分利用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烟气余热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及用户末端提供热量,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效果,应用后有效地减少了天然气消耗量,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27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