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生态修复的透明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28811.0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3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啸;刘心悦;张丽瑶;陈辰;林书涵;段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生 修复 透明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生态修复的透明浮床,包括浮床单元和连接机构,浮床单元包括浮床滤网、浮床本体、吸附剂;浮床滤网呈开口状的箱体结构,浮床滤网开口面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吊环;浮床本体设置于浮床滤网上方,浮床本体靠近四角位置均开设安装孔,且浮床本体底部与浮床滤网开口面四角对应处均设置挂钩;通过吊环与挂钩相配合,将浮床滤网与浮床本体相连接;吸附剂铺设在浮床本体与浮床滤网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连接机构采用绑扎带,紧邻的两个浮床单元上相靠近的两个安装孔处均通过绑扎带进行绑扎。本实用新型不仅低成本的有效修复河道内生态环境,且不影响河道生态景观,同时简便操作,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生态修复的透明浮床。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农业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水体的富营养化成为生态治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态浮床技术被广泛研究和采用。为了提高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和修复效果,各种人工干预技术,如原子束辐照技术、固定化细胞技术、多种水生植物混栽技术等也在人工生态浮床技术中得到了应用,使浮床技术更加成熟。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有色塑料或泡沫材质,不仅影响水下植被生物的采光性,还影响河道整体生态景观。现有技术中功能较为单一,结构复杂,安装和拆卸均不够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生态修复的透明浮床,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浮床本体,能够不影响水下植被采光,且减少对河道生态景观的影响;吸附材质可更换的同时,低成本的有效修复河道内生态环境,简便操作,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生态修复的透明浮床,包括若干相连的浮床单元和连接机构,其中:
浮床单元包括浮床滤网、浮床本体和吸附剂;
浮床滤网呈开口状的箱体结构,浮床滤网开口面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一个吊环,每个吊环均处于浮床滤网侧壁的外部;
浮床本体设置于浮床滤网上方,浮床本体靠近四角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且浮床本体底部与浮床滤网开口面四角对应处均设置有一个挂钩;
通过吊环与挂钩相配合,将浮床滤网与浮床本体连接在一起,浮床滤网与浮床本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吸附剂铺设在由浮床本体与浮床滤网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
连接机构采用绑扎带,紧邻的两个浮床单元上相靠近的两个安装孔处均通过绑扎带进行绑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上述浮床本体采用聚碳酸酯无色透明板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上述浮床滤网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滤网,浮床滤网孔隙为75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上述吸附剂采用生物炭或活性炭或石墨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浮床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个便于阳光照射至浮床本体下方水体的减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每个浮床单元内的吸附剂为100-200g。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若干浮床单元的铺设面积占河道水面总面积的5%-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若干浮床单元布置于河道下游和污水农业废水排放口附近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浮床本体中部开设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28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的稠油泵转子
- 下一篇:一种款式多变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