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45201.1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05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严少飞;王树声;韩卫然;李嘉麟;辛雨辰;王彦磊;庞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15 | 分类号: | E04D13/15;E04D13/158;E04B2/02;E04B2/04;E04B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郑万芳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雨 多层次 耐久 构造 结构 | ||
本申请属于传统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上端堆砌有叠涩导水主体,所述叠涩导水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定形主体,所述定形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加宽瓦,所述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的上侧,所述墙体包括砖块和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前端开设有弧形导流面。本申请采用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上侧引导水流垂直向下流动,降低水流沿加宽瓦流入叠涩导水主体的水量,利用雨水的重力及表面张力,通过层层叠涩的砖砌出挑与覆盖结构,使雨水顺檐口及叠涩面滴落,从而极大程度减少山墙被浸损的几率与浸损接触面,增加山墙墙体与屋面交接处、屋面檐口及山墙墙面的耐久度,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传统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
背景技术
瓦房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最为常见的一种营建形式,全国分布广泛。此种房屋屋顶因用瓦覆盖满铺而得名。挂瓦的方法,板/筒瓦之间相互层层相压,尤其是筒瓦在两瓦交界处,再以胶结材料封实。屋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多为砖土墙,因此在山墙与屋面交接处,通常是屋面与墙身排水的重点部位。中国农村主要传统民居建筑,多为青砖青瓦,局部地域也有红砖红瓦的传统应用。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常规的瓦房山墙与房顶相交接的边缘缺乏有效的引流结构,使得水向下流动过程中,受到水的吸附性影响,至使部分屋面水流沿瓦件边缘流向山墙墙壁,从而造成常见的瓦房墙壁极易受雨水浸损而出现碱化、开裂、破损等影响结构安全与长久使用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瓦房墙壁极易受雨水浸损而出现碱化、开裂、破损等影响结构安全与长久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上端堆砌有叠涩导水主体,所述叠涩导水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定形主体,所述定形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加宽瓦,所述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的上侧。
采用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上侧引导水流垂直向下流动,降低水流沿加宽瓦流入叠涩导水主体的水量,防止墙体被大量水浸损,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墙体包括砖块和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前端开设有弧形导流面。
通过导流块向下垂直导流,降低倾斜流动概率。
优选的,所述叠涩导水主体包括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和第三导水砖,所述第二导水层堆砌在第三导水砖上端,所述第一导水层堆砌在第二导水层的上端。
通过利用叠涩导水主体引导水快速向下流动,避免水沿墙体壁面漫流,从而起到保护墙体前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定形主体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呈L形。
通过维持加宽瓦侧部悬空,降低水流向墙体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定形主体还包括补平块,所述补平块固定连接在支撑块的侧端。
通过补平块弥补支撑块侧部的高度差,方便了铺设常规瓦片。
优选的,所述加宽瓦包括弯曲片和延长片,延长片的侧端固定连接在弯曲片的上部侧端。
通过延长片保持悬空状态,减小水流沿弯曲片流向定形主体和叠涩导水主体和墙体的流量。
优选的,所述加宽瓦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固定连接在弯曲片的侧端。
通过挡片挡在延长片的侧部,降低水沿延长片流向弯曲片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45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精确定位装置的二轴转台
- 下一篇:立体气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