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二次补液排气的电池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66061.6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5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森;蒋倩;葛科;王化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45 | 分类号: | H01M50/645;H01M50/636;H01M50/664;H01M50/15;H01M50/3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2144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补液 排气 电池 盖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二次补液排气的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两端对称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在正极柱一侧设有正极端注液孔,所述正极端注液孔依次塞入胶钉及密封铝钉,密封铝钉通过激光焊接与盖板本体连接,在负极柱一侧设有负极柱注液孔,所述负极柱注液孔螺接螺钉,所述负极端注液孔从下往上依次设有螺纹孔、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阶梯孔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极端注液孔及配套的可拆卸螺钉对电池进行注液、补液及排气,为后期维护提供保障,延长了电池的寿命;解决了正极端注液孔与密封铝钉焊接难拆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锂电池制造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二次补液排气的电池盖板。
背景技术
方形铝壳电池一般用金属铝作为电池铝壳壳体,由于铝材质较软,电池在充放电过程及由于产气等原因导致内部压力增加,电池厚度极易发生变化,严重时,极易造成鼓胀,进而影响电池的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如果能将内部副反应产生的气体排出,壳体结构不易发生膨胀,能够有效提升电芯的性能。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号称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随着电池循环寿命或使用寿命的增加,电芯内部的电解液会被逐渐消耗,随着电解液量的减少,电池电性能也会随之下降,而电解液的实际需求量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积累,所以在适当条件下,需要对电池进行补液操作,加长电池的循环寿命,使电池的电性能充分得到发挥。
现有的电池盖板在正极柱一侧设有正极端注液孔,注液完成后,对正极端注液孔依次塞入胶钉及密封铝钉,密封铝钉通过激光焊接与盖板本体连接,没办法对电池进行拆解补液,一旦拆解意味着报废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二次补液排气的电池盖板,通过设置负极端注液孔及配套的可拆卸螺钉对电池进行注液、补液及排气,为后期维护提供保障,延长了电池的寿命;解决了正极端注液孔与密封铝钉焊接难拆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二次补液排气的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两端对称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在正极柱一侧设有正极端注液孔,所述正极端注液孔依次塞入胶钉及密封铝钉,密封铝钉通过激光焊接与盖板本体连接,在负极柱一侧设有负极柱注液孔,所述负极柱注液孔螺接螺钉,所述负极端注液孔从下往上依次设有螺纹孔、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阶梯孔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螺钉从下往上设有外螺纹、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螺钉头,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外螺纹上,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第一台阶上。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的孔径依次递增。
优选的,所述第一台阶外径与第一阶梯孔孔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台阶外径与第二阶梯孔孔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正极端注液孔顶部孔径与负极端注液孔的第二阶梯孔孔径一致。
优选的,正极端注液孔到盖板本体中心的距离与负极端注液孔到盖板本体中心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采用氟橡胶材质,密封时螺钉对密封圈的压缩量大于50%。
优选的,所述螺钉采用铜铝复合结构,外螺纹、第一台阶及第二台阶采用铝材质,而正六边形的螺钉头采用铜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为了能够实现二次补液及排气功能;
2.通过排气及补液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增加电池的循环寿命;
3.为了可以对电池或者模组进行后期维护提供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66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