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88143.0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文瑾;朱军;王凡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G01S17/08;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吴佳佳 |
地址: | 650217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传感器 限高防撞 预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杆、高度调整装置、防撞装置、固定轴、太阳能板、摄像头、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警示灯,所述支撑杆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高度调整装置设于支撑底板上且设于支撑杆上,所述防撞装置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警示灯设于支撑杆上,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导向槽、升降螺杆、涡轮、蜗杆、调整钥匙、升降滑块、支撑块、连接块和限高横梁,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一次性固定钢板、固定螺栓、缓冲弹簧、缓冲板、固定环和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属于限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低的、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限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限高装置是一种广泛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限制通过物体高度的装置,对限高装置过后的道路等进行保护,现有的限高装置大多为结构单一、固定的框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设置后期难以调整,无法灵活的使用,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限高装置不明显,经常有人不经意间碰撞了限高,导致限高框架变形、倾倒,在损坏的期间也无法再起到限高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现有限高装置结构固定、功能单一的问题,实现了限高的高度灵活可调,能够在遇到碰撞时,通过舍弃固定钢板来避免限高主体损坏,实现了在断裂后修复容易并能在损坏期间仍能起到一定的限高作用,且采用红外传感装置来实现对超限通过事物的记录,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低的、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杆、高度调整装置、防撞装置、固定轴、太阳能板、摄像头、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警示灯,所述支撑杆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高度调整装置设于支撑底板上且设于支撑杆上,所述防撞装置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固定轴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太阳能板设于固定轴上,所述摄像头设于固定轴上且设于太阳能板的下方,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警示灯设于支撑杆上。
为了实现限高高度方便调节的目的,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导向槽、升降螺杆、涡轮、蜗杆、调整钥匙、升降滑块、支撑块、连接块和限高横梁,所述导向槽设于支撑杆上,所述升降螺杆一端转动连接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升降螺杆另一端转动连接设于支撑杆上,所述涡轮设于升降螺杆上,所述蜗杆转动连接设于支撑杆上且与涡轮啮合设置,所述调整钥匙设于蜗杆上,所述升降滑块滑动连接设于导向槽上且螺纹连接设于升降螺杆上,所述支撑块设于升降滑块上,所述连接块铰接设于支撑块上,所述限高横梁设于连接块上,所述固定轴设于支撑块上,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于限高横梁上。
为了实现保护限高防撞的功能,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一次性固定钢板、固定螺栓、缓冲弹簧、缓冲板、固定环和复位弹簧,所述一次性固定钢板设于限高横梁上,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设于限高横梁上且贯穿一次性固定钢板设置,所述缓冲弹簧设于限高横梁上,所述缓冲板设于缓冲弹簧上,所述固定环设于支撑块上,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固定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设于升降滑块和固定轴之间,所述缓冲弹簧设于缓冲板和限高横梁之间,所述连接块设于限高横梁和支撑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底板呈垂直设置,所述升降螺杆与支撑底板呈垂直设置,所述限高横梁与支撑杆呈垂直设置,缓冲弹簧与限高横梁呈垂直设置,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弹簧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升降滑块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固定轴呈圆柱体设置,所述限高横梁呈截面为体型的五棱柱设置,所述缓冲板呈长方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呈U型设置,所述导向槽呈U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学院,未经昆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88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焊焊膏添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材料生产用集料高效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