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欠压缓恢复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03345.8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15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刚;孟祥冬;王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3/24 | 分类号: | H02H3/24;H02H3/05 |
代理公司: | 无锡派尔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0 | 代理人: | 杨立秋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欠压缓 恢复 保护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欠压缓恢复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电压基准控制电路、输出使能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用于侦测输入电压的大小,并将侦查电压输入至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1脚,由Vin、电阻R1、R2、R3、R4及5V供电电源构成;电压基准控制电路由5V的参考电压、电阻R5、R6及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2脚构成,用于提供比较器的参考电压。输出使能控制电路由比较器的输出端4脚及PNP三极管Q1构成,用于对输出电路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输入电压欠压后恢复时反复跳动的问题,让输入电压欠压后上升至安全区间后再启动控制器,该实用新型不需增加辅助电路,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欠压缓恢复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电源作为一切电子产品的供电设备,除了性能要满足供电产品的要求外,其自身的保护措施也非常重要,如过欠压、过流、过热保护等。一旦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时,如电子产品输入电压偏低,电源则必须关闭其输入、输出电压,才能保护功率MOSFET和输出设备等不被烧毁,否则可能引起电子产品的损坏,甚至引起操作人员的触电及火灾等现象,待电压恢复至正常区间后再重启系统。因此,电源的欠压保护功能一定要完善。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1)欠压点与欠压恢复点为同一个点,当电压达到临界点时,存在欠压保护与欠压恢复两种状态反复跳动切换的现象,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2)部分设计为:欠压点侦查电路、欠压恢复侦查电路单独进行设计。造成设备成本偏高,电路设计复杂,影响电路的安全性。
因此,亟需一种电路简单、保护电压可自由设定的欠压缓恢复保护电路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欠压缓恢复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欠压缓恢复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电压基准控制电路和输出使能控制电路;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包括输入电压、电阻分压采样电路、比较器和5V电源分压电路;输入电压、5V电源电压经电阻分压后,将采样电压输入至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1脚,并与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2脚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从而控制比较器的输出端4脚的状态,通过比较器输出端4脚的状态而改变比较器1脚的采样电压,从而达到欠压缓恢复控制的要求。所述电压基准控制电路由5V基准电压、分压电阻及比较器构成;所述输出使能控制电路由比较器的输出端4脚、PNP三极管及控制器输出使能接口构成。比较器的输出端4脚根据电路状态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开关Q1实现控制电路使能端口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具体包括输入电压的正极Vin、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5V电源电压及比较器U1。
优选的,所述输入电压的正极Vin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 U1的同相输入端1脚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 的另一端与U1的4脚、第三R3的一脚及开关管Q1的1脚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5V电源电压的正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压基准控制电路具体包括5V电源电压、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比较器U1。比较器U1可采用TLV1701比较器。
优选的,所述5V电源电压的正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及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 2脚相连。
优选的,所述输出使能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U1、开关管Q1及控制器使能端口电路。
优选的,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4脚与Q1的1脚、第四电阻 R4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R3的另一端与5V电源的相连,Q1的 3脚接地,Q1的2脚与控制器的使能端口电路相连。
优选的,所述开关管Q1采用PNP三极管、NPN三极管或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03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火性炮泥制造用钒钛渣高效添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DDR3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