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MAU加湿系统的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25839.6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15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霍金鹏;全彦伟;罗绪鑫;童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04 | 分类号: | F24F6/04;C02F9/02;B08B3/1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四川恒靠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35 | 代理人: | 赵松伟 |
地址: | 61007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mau 加湿 系统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MAU加湿系统的节能装置,具体涉及湿膜加湿领域,包括湿膜框架和安装在湿膜框架前端部的湿膜,所述湿膜框架的顶端安装有用于收卷湿膜的第一收卷架,所述第一收卷架的外壁安装有控制收卷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湿膜框架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喷淋加湿机构,所述喷淋加湿机构的端部连接有净水箱。本实用新型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在不拆卸湿膜的情况下对湿膜进行清洁处理,能够对湿膜表面滋生的病菌进行清理,且湿膜表面的结垢在超声波发生器的作用下脱离,且清洗用水方便进行多级过滤净化处理,方便远程操作,节省了人力,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膜加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MAU加湿系统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半导体和光电产业为了朝向更新一代制程发展,新建设的洁净室厂房面积也愈来愈大,洁净室空调的耗能较一般空调大5~10倍之多,因此,在我国节能减碳的大环境下,如何使洁净室空调系统的耗能降低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是各大电子厂方亟待解决的问题,MAU空调机组的湿膜加湿器作为洁净室主要能耗设备之一,它的节能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洁净室空调机组的湿膜加湿效率低,耗水量大,并且水循环使用,易出现病菌滋生,结垢在湿膜上,无法进行维护,只能对湿膜进行更换,耗费人力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MAU加湿系统的节能装置,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在不拆卸湿膜的情况下对湿膜进行清洁处理,能够对湿膜表面滋生的病菌进行清理,且湿膜表面的结垢在超声波发生器的作用下脱离,且清洗用水方便进行多级过滤净化处理,方便远程操作,节省了人力,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MAU加湿系统的节能装置,包括湿膜框架和安装在湿膜框架前端部的湿膜,所述湿膜框架的顶端安装有用于收卷湿膜的第一收卷架,所述第一收卷架的外壁安装有控制收卷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湿膜框架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喷淋加湿机构,所述喷淋加湿机构的端部连接有净水箱,所述湿膜框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湿膜表面滴落的液体承接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净水箱之间设置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净水箱的顶端安装有用于对湿膜进行收卷的第二收卷架,所述第二收卷架的外壁安装有控制收卷的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净水箱、集水箱和净化箱设置有用于对湿膜的清洁机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加湿机构包括设置在净水箱外侧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与净水箱的底部之间连通有抽水管,且第一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位于湿膜框架的上方连接有汇水管,所述汇水管的底部靠近湿膜框架的前侧位置处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底部靠近湿膜框架的顶部外侧位置处安装有喷淋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密封在净化箱内壁的两个沿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内部均安装有滤布,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沿第一固定框指向第二固定框所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石英砂层、第一活性炭层、第二石英砂层、第二活性炭层和第三石英砂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安装在集水箱底部的第一限位辊和安装在净化箱顶部的第二限位辊,所述集水箱的内壁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净化箱的顶部位于第二限位辊的后侧安装有烘干箱,所述净水箱的顶端位于第二收卷架的前侧安装有杀菌箱,所述湿膜依次绕过集水箱和第二限位辊的外部并依次贯穿烘干箱和杀菌箱的内部后缠绕连接在第二收卷架的外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辊与集水箱的内壁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辊的底部与净化箱的顶端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25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