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加固用端承桩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34341.6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70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伯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西南建科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加固 用端承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加固用端承桩,包括从上至下先后设置的地面承台、中间柱部和扩底部;所述端承桩内竖向设置有多个钢筋笼;中间柱部的中部处设置有管桩,该管桩的下端伸入扩底部内;该扩底部的外径大于中间柱部的外径。端承桩采用分段式的结构设计,能够对三段进行分别施工并浇筑成型,另一方面,在端承桩内的钢筋笼具有多个,不同钢筋笼能够独立制造,并在钢筋笼制造完成后再放入到容纳端承桩的孔内,方便于加工和生产;此外,本方案中的扩底部结构,具有更大的外径,使得该扩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加固用端承桩。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不仅是人建造的以供居住的建筑物,还是人类的安全寄托。我国的一些地区是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而房屋在受到地震、洪水、风暴等灾难后,容易发生地基损坏的问题,严重时将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害住户安全。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越发拥挤,为了更好的解决建筑纵向空间利用问题,节约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扩展了地下空间的建筑以及高楼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埋设于地下的地基在水以及其他矿物质的侵蚀下,地基的支撑桩结构的支撑能力将会严重下降。大量建筑往往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建筑初期制造的地基支撑桩的使用寿命和支撑力都会发生降低,此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加固,而在加固工程中主要是通过增加端承桩的方式增加地面对建筑物本身的支撑力。
端承桩建筑工程地下支撑结构的一种,主要靠桩端处地层的竖向抗力提供桩的垂直承载力的桩;或指轴向荷载只依靠桩端下岩层或坚实土层的抵抗力支承的桩。不考虑桩身侧面与土间的摩阻力作用。目前地基基础加固时容易遇到由于层高等空间限制,大型机械不具备作业条件。因此,往往都是常采用人工挖孔填桩的方式进行补桩,而室内施工时钢筋笼不便施工,需要在孔内制作,工效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补桩难度大且受到层高等因素影响大的上述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建筑加固用端承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加固用端承桩,包括从上至下先后设置的地面承台、中间柱部和扩底部;所述中间柱部呈圆柱状,并埋设于地下;所述地面承台固定连接于中间柱部的上端,且该地面承台的上部伸出地面;所述扩底部呈锥台状,且该扩底部固定连接于中间柱部的下端;所述端承桩内竖向设置有多个钢筋笼;中间柱部的中部处设置有管桩,该管桩的下端伸入扩底部内;该扩底部的外径大于中间柱部的外径。本方案中的端承桩具有三段,这地面承台、中间柱部和扩底部可以使用混凝土分别浇筑成型,降低端承桩的建造施工难度,另外,通过管桩将中间柱部和扩底部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先后浇筑成型的中间柱部和扩底部的结构强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地面承台呈方台状或圆台状,该地面承台由混凝土浇筑成型并与所述中间柱部的上端连为一体。地面承台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地基或者也可以在该地面承台搭建立柱,通过立柱支撑房梁,该地面承台是由混凝土浇筑进行现场浇筑形成的,其加工难度较低,同时该地面承台也能够更贴合于中间柱部,使得地面承台的中心位置与中间柱部的中心位置竖向重叠,保证端承桩的支撑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中间柱部包括有多个环桩,多个环桩竖向对接;管桩的上端置于最上方的环桩内,管桩的下端伸出最下方的环桩外。多个套环能够形成中间柱部的外壁,能够保证浇筑形成的中间柱部的整体性,该环桩能够对浇筑于其内侧的混凝土提供径向的约束力,使得中间柱部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崩解;当管桩与环桩之间浇筑混凝土后,能够竖向连接全部的管桩,使得中间柱部的中心与管桩的中心重合,提升支撑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环桩呈管状,该环桩上部的管壁厚度大于其下部的管壁厚度,该环桩上部的管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能够配合对接另一个环桩的下部。环桩采用多个重叠的结构,方便于对多个环桩进行组合使用,以及对该环桩进行运输,降低该端承桩整体的施工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西南建科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西南建科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34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头具有导向功能的钻井工具
- 下一篇:一种配料仓以及带有该配料仓的配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