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淤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42271.9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5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宝;生悦诚;谢红忠;张仲伟;万艳雷;段光福;范晓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21;C02F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胡盛登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脱水 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淤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包括进浆池、脱水区、絮凝沉淀池、调蓄池和絮凝剂投放装置,所述进浆池接受淤泥混悬液并将淤泥混悬液输送到脱水区;所述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与脱水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调蓄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连接管分别向进浆池和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本申请结构简单,占地显著减小,且能够节省处理时间,十分适合应用于土工管袋脱水法处理淤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淤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由于多年来的长期污染,河床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污染物将长期影响河道水质,因此必要时需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河道清淤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底泥的处理。底泥处理的原则为: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因此,底泥处理工艺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目前,土工管袋脱水法是从底泥自然干化脱水演变过来的方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底泥脱水方法。该方法利用土工管袋的等效孔径的过滤功能,通过添加净水药剂促进泥和水分离,水渗出管袋外,底泥存留在管袋内方便运输,渗出水完全达到相关还河标准,也可收集另作他用。
但是,由于土工管袋脱水法处理时间较长,占地较大,因此,需要配备一套合适的系统来实施该脱水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占地显著减小,且能够节省处理时间,十分适合应用于土工管袋脱水法处理淤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淤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包括进浆池、脱水区、絮凝沉淀池、调蓄池和絮凝剂投放装置,
所述进浆池接受淤泥混悬液并将淤泥混悬液输送到脱水区;
所述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与脱水区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调蓄池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连接管分别向进浆池和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
所述进浆池、脱水区、絮凝沉淀池、调蓄池和絮凝剂投放装置组成的淤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底部设置有防渗膜层。
所述脱水区中设置有多个土工管袋放置区,所述土工管袋放置区由排水渠分隔,所述土工管袋放置区从上至下依次为导排层、防渗膜层和地基;导排层上分层堆放多个土工管袋,进浆池的出浆口与所述土工管袋的进浆口连接。
所述排水渠断面尺寸为50cm×50cm,坡度为0.002,所述导排层为25cm厚的卵石层。
所述絮凝沉淀池分成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絮凝区位于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一端,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一端。
所述絮凝区设置有导流墙,围成迂回的通道,使得从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进入的水顺着迂回通道运行,并在迂回通道的末端进入到沉淀区中。
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向絮凝区中投放所述絮凝剂。
所述沉淀区设置有滗水器,沉淀区的上清液经滗水器溢流至调蓄池中,絮凝物则被滗水器阻断,滞留于絮凝沉淀池内。
所述调蓄池中设置有曝气机。
所述进浆池上游设置拦污隔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42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清洁冶金设备的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