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缝合线及手术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50748.8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92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珏;葛乃军;程路达;崔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适医用外科器械(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鲍相如;杨仁波 |
地址: | 21409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缝合线 缝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术缝合线及手术缝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手术缝合线包括:位于中部区域的主缝合线体以及位于端部区域的端部线体,其中一侧端部区域的所述端部线体卷绕至少两圈形成为中部具有穿针孔的尾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手术缝合线的尾环设计不合理导致组织创伤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术缝合线及手术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术缝合线用来闭合伤口和手术切口,并且用来修复损伤的或切断的肌肉、血管和组织。现有手术缝合线中包括一种具有倒钩的缝合线,该倒钩被设计为当沿第一方向被牵拉时有利于穿过组织,当沿相反的第二方向被牵拉时保持张紧组织,这些倒钩使缝合线能用来闭合伤口、拉近组织或张紧组织。带倒钩缝合线通过向缝合线施加张力而获得适当的张紧和固定。
现有的手术缝合线在连续缝合时,在起始端部需要打多个线结,用于增强缝合线与组织的固定。为了提高手术缝合效率,降低医生操作负担,需要考虑在减少打结次数的同时,还能确保缝合线与组织的可靠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已有的相关技术大多采用如图6所示的缝合线结构,该缝合线在细长主体缝合线远端部分形成尾环,该尾环通过其中细长主体的一部分固定到细长体的重叠部分以形成环状结构。这种缝合线具有如下技术缺陷:1.由于缝合线尾部重叠部分的近端为锥形特征,这样在牵引缝合线时更易扎入组织,如用较大线径的缝合线缝合伤口时,重叠部分的尺寸会造成额外的组织撕裂和不必要的创伤。2.为了保证尾环的连接强度,线体的一部分与线体重叠距离需要足够长,但这样同时也会造成额外多的组织创伤。3.倒刺主缝合线体穿过尾环进行组织缝合时,线体上的倒刺特征会与尾环线体产生摩擦,会造成尾环线体的磨损,当缝合线被收紧或伤口遇到张力时,尾环线体的损伤处容易发生断裂,从而造成缝合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手术缝合线的尾环设计不合理导致组织创伤较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缝合线,包括:位于中部区域的主缝合线体以及位于端部区域的端部线体,其中一侧端部区域的所述端部线体卷绕至少两圈形成为中部具有穿针孔的尾环。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尾环的多圈所述端部线体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多圈所述端部线体粘接连接、热熔连接或超声波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穿针孔的孔径在2mm-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尾环成型为圆环形或椭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线体与所述主缝合线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缝合线体上设有若干对间隔设置的倒钩,每一对倒钩对称地设置于主缝合线体相对两侧,所述倒钩具有与主缝合线体连接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主缝合线体的第二端,所述倒钩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尾环。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线体的横截面与所述主缝合线体中未设置倒钩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形状及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线体的横截面与所述主缝合线体中未设置倒钩的部分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的宽度在0.2mm-0.6mm之间,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在0.2mm-0.6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缝合装置,其包括上述手术缝合线以及缝合针,所述缝合针与远离所述尾环的一侧的所述端部线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适医用外科器械(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健适医用外科器械(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50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