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52345.7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32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强;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凯兴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3/04 | 分类号: | B05C3/04;B05C3/10;B05C9/12;B05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溶胶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装置主体内腔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涡流室,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组件二与涡流室互相连接,所述涡流室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热气输送管,且热气输送管与放置筒右侧的上端互相连通,所述涡流室的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冷气输送管,涉及自动沾浆技术领域,该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通过设置的电机,利用电机来带动搅拌杆和涡流室的同时工作,利用搅拌杆来对浆液进行搅拌,利用涡流室产生的热气通入放置筒内配合搅拌杆来对浆液进行搅拌加热,避免长时间的静置造成浆液凝固的问题,利用涡流室产生的冷气来对沾浆完成后的壳体进行冷却作用,缩短成型的时间加快制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沾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壳体等产品时,通常会在加工时对壳体进行沾浆,以便后续加工使用,而目前对于壳体进行沾浆工作,一般是人工进行沾浆工作,即工人使用夹具将产品夹持放入浆液内进行沾浆,工作强度大且工作繁重,很容易出现产品损坏或沾浆不均匀的情况,而使用吊具进行悬吊时只能将产品放入浆液内,沾浆效率不良。
现有的沾浆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需要将壳体完全没入浆液内再将其拿出来,拿出来的时候壳体上会附着着浆液,进一步附着的浆液会伴随着壳体进行四处滴落对后续的工作造成麻烦,其次沾浆完成的壳体处于自然风干的状态时间较长,较为耽误整体沾浆的工作进度,同时浆液静置在桶内会造成凝固的情况,会对沾浆工作造成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解决了沾浆完成后的壳体上附着的浆液会滴落造成清扫困难,对处于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壳体成型较慢,浆液静置在桶内会造成凝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组件一与搅拌杆的底部传动连接,且皮带轮组件一与放置筒连接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涡流室,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组件二与涡流室互相连接,所述涡流室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热气输送管,且热气输送管与放置筒右侧的上端互相连通,所述涡流室的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冷气输送管。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板,且收集板的底部与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与收集板的下方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冷气输送管贯穿收集板的右侧底部与密闭空间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收集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收集槽,多个所述集合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合槽,且多个收集槽与集合槽互相连通,所述板体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板体之间设置有凸板,且多个凸板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顶部与集合槽互相连通,且冷气输送管贯穿于滑动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右侧的下方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放置筒的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放置筒左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排液口。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道,前后两个所述滑道上均滑动连接有液压组件,两个所述液压组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机械爪,且机械爪为现有的成熟的技术。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前侧的上方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装置主体前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且位于控制面板的右侧铰接有开拉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溶胶制壳自动沾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凯兴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凯兴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52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