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窗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56862.1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6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龙;谢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甲上匠智联(福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E05F15/77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王兴 |
地址: | 350004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八一七***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智能 门窗 控制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窗控制设备,涉及智能门窗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壁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托壳,所述托壳的顶部放置有移动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靠近移动控制器的位置嵌入安装有无线充发射端和磁铁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窗控制设备,通过控制把手块可使得盖板旋转,盖板旋转到顶部使得其中一个活动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进入卡槽中时,停止转动,此时盖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受到活动柱的限制会保持静止状态,便于控制智能门窗设备的开启或关闭,内置由可移动的移动控制器,方便外部移动控制,移动控制器具有蜂鸣警报功能,方便丢失找回,使用较为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窗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窗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运用到智能门窗中,智能门窗的控制需要用上控制设备。
现有的门窗控制设备多是裸露在外,没有隔离防护,容易堆积灰尘;现有的门窗控制设备部分采用无线控制的方式,经常会出现丢失难以找寻的情况,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窗控制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窗控制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壁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托壳,所述托壳的顶部放置有移动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靠近移动控制器的位置嵌入安装有无线充发射端和磁铁块,所述移动控制器的一侧表面靠近无线充发射端的位置嵌入安装有无线充接收端,所述移动控制器的一侧表面靠近磁铁块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铁板,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主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边框,所述边框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远离壳体的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夜光板,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远离旋转柱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块。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顶部两侧开设有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中均活动安装有活动柱,两个所述活动柱与空腔的一侧表面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壳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位置与空腔一一对应。
优选的,两个所述空腔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触块,两个所述活动柱位于空腔内部的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触块,所述壳体的顶板底面固定安装有灯管,所述第一触块和第二触块均与灯管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控制器的两侧表面顶部均嵌入安装有蜂鸣器,所述移动控制器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天线,所述移动控制器中安装有警报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警报模块与蜂鸣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夜光板方便夜间寻找目标,通过控制把手块可使得盖板旋转,盖板旋转到顶部使得其中一个活动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进入卡槽中时,停止转动,此时盖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受到活动柱的限制会保持静止状态,便于控制智能门窗设备的开启或关闭,内置由可移动的移动控制器,方便外部移动控制,移动控制器具有蜂鸣警报功能,方便丢失找回,使用较为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甲上匠智联(福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一甲上匠智联(福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568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