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及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58515.2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4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徐帅;孙韬;王昆;董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6 | 分类号: | H02K1/276;H02K1/22;H02K2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沈金美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永磁 同步电机 转子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及电机,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包括转子冲片,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组周向均布的永磁体槽组、以及数个减重孔,数个减重孔包括分布在各永磁体槽组中心线上的第一减重孔、以及分布在相邻两组永磁体槽组之间中心线上的减重孔组,每组减重孔组都包括沿转子冲片的径向从内而外依次分布的第二减重孔、第三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第二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都小于第三减重孔。本申请能够有效降低各永磁体槽组中隔磁桥的应力,很好地平衡了各永磁体槽组多个部分的应力分布,使得各部分的最大应力基本一致,进一步提高转子冲片的极限转速的限制,从而在保证电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高转速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及电机。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控制特性良好等优点,已经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重要解决方案。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的设计对电机各项性能指标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正逐步趋向高功率密度、高速化发展。在高功率密度的基础上,永磁体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然而,永磁体的增加势必会导致永磁体重量的增加,在高转速下,极容易导致普通转子冲片变形。因此,高速化对电机转子的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在转子冲片上设置多组V型永磁体槽和多个减重孔,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416455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车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但是,其无法达到更高的转速,对于车用驱动电机,转速达到20000rpm以上,其要求是指数倍增加,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比如如何更好地平衡转子冲片上各部分的应力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在保证电磁性能的前提下,优化转子冲片上的机械应力分布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冲片,包括转子冲片,所述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组周向均布的永磁体槽组、以及数个减重孔,所述数个减重孔包括分布在各永磁体槽组中心线上的第一减重孔、以及分布在相邻两组永磁体槽组之间中心线上的减重孔组,每组减重孔组都包括沿转子冲片的径向从内而外依次分布的第二减重孔、第三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对称分布在第三减重孔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二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都小于第三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重孔中心与第三减重孔中心到转子冲片圆心的距离比为0.8-0.9。
进一步地,所述数个减重孔的面积与转子冲片的面积比为5%-6%。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冲片的外周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分布在每组永磁体槽组外侧的降噪孔。
进一步地,分布在每组永磁体槽组外侧的降噪孔有两个,所述转子冲片在两个降噪孔间的圆心角为5°-7°。
进一步地,每组永磁体槽组都为双V型槽,所述双V型槽包括两个形成第一V角的第一永磁体槽、以及两个形成第二V角的第二永磁体槽,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转子冲片的径向分布在第二永磁体槽的外侧,两个第一永磁体槽在第一V角的尖端处具有第一隔磁桥,两个第一永磁体槽与转子冲片的外周之间具有第二隔磁桥,两个第二永磁体槽在第二V角的尖端处具有第三隔磁桥,两个第二永磁体槽与转子冲片的外周之间具有第四隔磁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V角与第二V角的角度比为1.15-1.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与第二永磁体槽放置永磁体区域的面积比为0.33-0.3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磁桥与第三隔磁桥的宽度比为0.4-0.45,所述第二隔磁桥与第四隔磁桥的宽度比为0.5-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58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