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75601.4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03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潘兵;陈美正;於杰龙;赵钢;姚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29/02 | 分类号: | D05B29/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郭斌斌 |
地址: | 317604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缝机压脚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包缝机在缝纫过程中压脚与上弯针容易发生碰撞等问题。本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包缝机包括机壳和能够上下摆动的压脚臂,压脚臂的后端铰接在机壳上,压脚臂的前端连接有压脚,机壳上位于压脚的下方固定有针板,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壳上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位于压脚臂上方的限位部,当压脚抵靠在针板上时压脚臂与限位部之间具有限位间隙,压脚臂向上摆动时能够抵靠于限位部。在包缝机上设置本限位结构后,在缝纫过程中压脚的抬升高度被限位部限制,压脚不会抬升过高,压脚与上弯针不易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通过缝线将缝料缝合的机器,包括针杆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勾线机构、压紧机构、绕线装置和润滑装置等。包缝机是指完成包缝缝纫的缝纫机,包缝缝纫为针线、弯针线自连、互连,将缝料包边或缝合的缝纫。
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包缝机[申请号:CN02118122.5;公告号:CN100359074C]配置有:在针板上方的压脚,将压脚向针板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机座上穿设有摆动轴,摆动轴上固定有压脚臂,压脚臂的前端与压脚连接。施力构件设在机座头部的筒体上,施力构件包括弹簧、压杆和调节螺钉。筒体的上部被调节螺钉堵塞,调节螺钉在旋松固定螺钉时可进行上下位置调节。弹簧安装在筒体内,弹簧的上端抵靠于调节螺钉,弹簧的下端抵靠于压杆,压杆的下端抵靠在压脚臂上。压脚利用弹簧的弹力将布料压紧在针板上,针板处设置有送料牙。
包缝机上设置有机针、上弯针和下弯针,可参考CN86207764U专利文献。在包缝机缝纫的过程中,送料牙与压脚一起夹着布料往前送,机针带着面线穿过针板进行上下运动,下弯针带着一底线在针板下方左右摆动,上弯针则带着另一底线在针板的右下方与针板的左上方之间摆动。由于施力构件的弹簧具有弹性,压脚可以随着布料的厚度变化而高低起伏。当包缝机对较厚布料的拼接处进行过梗缝纫时,拼接处的布料厚度由于多层叠加而明显加厚,此时压脚就会被抬的很高。由于上弯针在缝纫的过程中会摆动到针板的左上方,压脚抬到一定高度时就很容易与运动过来的上弯针发生碰撞,引起撞针事故。因此现有包缝机在缝纫厚料拼接处过梗时,压脚与上弯针容易发生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解决了现有包缝机在缝纫过程中压脚与上弯针容易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包缝机包括机壳和能够上下摆动的压脚臂,所述压脚臂的后端铰接在机壳上,所述压脚臂的前端连接有压脚,所述机壳上位于压脚的下方固定有针板,其特征在于,包缝机压脚的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壳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位于压脚臂上方的限位部,当压脚抵靠在针板上时压脚臂与限位部之间具有限位间隙,所述压脚臂向上摆动时能够抵靠于限位部。
由于压脚连接在压脚臂的前端,压脚臂的后端铰接在机壳上,当压脚抬升时压脚臂向上摆动,当压脚下降时压脚臂向下摆动。包缝机进行缝纫之前,压脚抵靠在针板上,压脚臂与限位部之间具有限位间隙,限位间隙为压脚臂向上摆动提供了活动空间。这样包缝机在进行缝纫时,当布料的厚度变化时,压脚就能够利用限位间隙进行适当的抬升以适应布料的厚度变化。由于限位部固定在压脚臂上方限制了压脚臂向上摆动的角度,也就限制了压脚最大的抬升高度(即压脚抬升的限位高度),当布料过厚时,压脚臂就会向上摆动至抵靠在限位部上,对压脚的抬升高度进行限制,从而能够减少压脚抬升过高与上弯针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因此,在包缝机上设置本限位结构后,在缝纫过程中压脚的抬升高度被限位部限制,压脚不会抬升过高,压脚与上弯针不易发生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75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中药研发的原料粉碎装置
- 下一篇: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