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27810.2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22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吉;薛历兴;岳治崇;张阔;程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徐春燕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极耳、金属基材层和涂覆层;通过设置凹槽,使金属基材层的两侧厚度大于中间厚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载流能力,可有效避免锂离子电池内热效应问题的发生;通过设置通孔,使上下两个凹槽内的功能涂覆层相互咬合,一方面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导电性能,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直流内阻,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提高了金属基材层的柔韧性,减小了金属基材层过辊时发生破损、断带的风险;设置凹槽和通孔,大幅减轻了金属基材层的重量,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能量密度,增强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到3C、储能、动力、军工等各个领域,随着电池技术领域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和容量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热效应问题越发严重,发生热效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集流体上极耳与盖板连接处的载流量不足,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集流体极耳处的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从而直接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现有的解决方式分为以下两种:(1)通过增加集流体的厚度来增加载流量;(2)通过增加极耳的厚度来增加载流量,然而这两种解决方法分别存在以下问题:(1)增加集流体的厚度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减弱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2)增加极耳的厚度会导致集流体在过辊时发生破损、断带现象,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载流能力,可有效避免锂离子电池内热效应问题的发生,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强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其包括极耳、金属基材层和涂覆层,其中,
极耳,与金属基材层的一侧相连。
涂覆层,涂覆在金属基材层的顶部和底部。
金属基材层,顶部和底部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金属基材层的中部,且沿长度方向穿过金属基材层的两侧。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极耳与金属基材层一体成型。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金属基材层的材质为铜材质或铝材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4u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涂覆层包括功能涂覆层和主料涂覆层,其中,
功能涂覆层,涂覆在金属基材层的凹槽内;
主料涂覆层,涂覆在金属基材层和功能涂覆层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能涂覆层包括导电剂和粘接剂,所述导电剂为石墨烯或导电碳,粘接剂为PVDF或SBR。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金属基材层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连通金属基材层顶部和底部的凹槽。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基材层的开孔率为30%~70%,通孔的孔径为50~200u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外壳和卷芯,所述卷芯固定在外壳内,且包括上述锂离子电池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凹槽,使金属基材层的两侧厚度大于中间厚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载流能力,可有效避免锂离子电池内热效应问题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27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易拆卸压铸模架
- 下一篇:一种试管转运箱